ZAKER哈尔滨 2022-02-14
北京冬奥 冰场荣耀 | 短道风云:任子威爆红背后的冰雪积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tiyu1.html

 

记者 高云

北京冬奥会让好多人爱上了短道速滑,这个项目集速度、技巧、战术于一体,戏剧性、偶然性和争议性在激烈的比赛中无处不在,风云变幻只在一瞬间,魅力独特。

中国短道速滑被称为 " 王者之师 ",这个项目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在冬奥会上的传统强项,北京冬奥会之前,中国代表团已经在冬奥会上获得了 13 枚金牌、28 枚银牌和 21 枚铜牌,总计 62 块奖牌。13 枚金牌中,有 10 枚是短道速滑项目的金牌,夺金比例近 80%。

本届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充分展示了王者风范,也让大批黑龙江运动员强势出圈,为中国夺得首金的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的运动员范可新、武大靖、任子威、曲春雨、张雨婷全部来自黑龙江。他们为中国代表团迎来 " 开门红 ",吹响了胜利的号角,激励更多中国健儿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冲锋!

哈尔滨短道速滑运动员任子威更迅速成了 " 网红 ",他爆笑又霸气 " 名言 " 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疯狂刷屏,有网友说 " 因为爱子威,所以爱短道 "。场上敢打敢拼,永不言弃;场下风趣幽默,个性十足,火遍全网的任子威是哈尔滨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代表。

" 网红冠军 " 的背后是

几十年冰雪运动底蕴

黑龙江作为冰雪项目的 " 冠军摇篮 ",产生过 30 余位冬季项目世界冠军,这其中哈尔滨功不可没,为国家队输送了大批顶尖运动员,仅在本届冬奥会上就有 41 名哈尔滨运动员参与比赛," 短道冠军网红 " 任子威的出现绝非偶然,在历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哈尔滨短道速滑选手都名列前茅,短道速滑名将张会和张雨婷同样出自哈尔滨,他们的背后是这座城市几十年的冰雪运动底蕴和几代人的努力。

1953 年,第一届全国冰上运动会在哈尔滨举办,此后这座城市一直引领着冰雪运动的热潮,是全国冰雪人向往的地方。哈尔滨市体育运动学校的短道速滑教练任广旭 6 岁开始学滑冰,他说自己当时在齐齐哈尔富拉尔基区,每年只能冬天在室外冰场上冰,经常滑十几分钟脸就冻木了,夏天就进行一些体能训练。1999 年第一次以运动员身份到哈尔滨参加比赛时,看到冰上基地的室内冰场都有点不会滑了," 第一次见这么好、这么光滑的冰面,场馆专业,设施先进,随时能办大型比赛。"

2010 年,大学毕业的任广旭成为了哈尔滨市体育运动学校的短道速滑教练,可以带着学生在自己小时候念念不忘的冰场上训练了。他说当年上冰时间比较受限制,专业队白天要用冰场训练,花滑、速滑、冰壶、冰球等项目也都和短道速滑共用一个冰场,分给自己队伍的上冰时间经常是早上、中午,甚至是后半夜的,专业冰场是稀缺资源。

冰场遍地开花

孩子们爱上冰雪

2015 年北京成功获得 2022 年冬奥会的主办权后,哈尔滨对于冰雪项目的投入加大,为了提升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便利性,兴建了一批冰雪体育场所,各个主城区兴建了 10 座室内冰上运动中心,还有工期短、造价低、可拆卸的气膜馆、可移动式滑冰场、冰壶场、场地越野滑雪场,其中遍布各区的气膜冰场让学习短道速滑的孩子们获益匪浅。任广旭说:" 这些气膜冰场都可以进行专业训练,大大的缓解了冰场资源不足的困境,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充足的上冰时间。" 八区体育场被改造成为新的全民健身中心,八区冰球馆也完成了翻新工作,花滑、速滑、冰壶、冰球等冰雪项目都有自己的训练场地。

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各种冰上俱乐部和商业冰场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哈尔滨的孩子想学滑冰再也不需要冬天在室外挨冻,或者排队等冰场了,很多大商场里有设施先进的室内冰场,随时提供冰鞋护具和教练指导。

"00 后 " 哈尔滨运动员夺牌

新型速滑装备 " 鸟枪换炮 "

哈尔滨开展 " 百万青少年上冰雪 " 活动已经有几十年,场馆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广大冰雪后备人才提供了更好的训练和比赛条件,让更多的青少年爱上了冰雪运动。任广旭说:" 以前大家总以为家庭条件不好,或者是学习不好的孩子才学体育,不少家长送孩子学滑冰是想中高考加分,目的性很强。现在‘应试体育’逐渐转换成了‘兴趣体育’,孩子从‘要我练’变成了‘我要练’。而‘双减’政策落实后,孩子们也有了更多时间从事体育锻炼。"

对于运动员来说,体育运动学校是一个分水岭,承载了他们从区县体校到专业队的过度,经过运动学校的打磨之后,他们才有可能进入到专业队。在哈尔滨市体育运动学校执教十几年,任广旭已经为各大专业队输送了几十位运动员,现在经他培养的 "00 后 " 运动员已经开始在国际大赛夺牌,2020 年冬青奥会 1000 米短道速滑比赛的季军李孔超就是他的徒弟。接受记者采访时,任教练正带着学生在外地冬训,他手里的这批学生有 15 人,年龄在 10 到 15 岁之间,有时候看着孩子们穿戴着专业护具上冰,他会忍不住念叨几句," 你们现在的装备太好了,一定要好好练。我们当运动员那会儿哪有这些啊!"

任教练还记得自己十几年前带的第一批学生,10 个 10 到 12 岁的孩子," 当年速滑服还是分体的,没有防护功能,防切割的衣服要单独套在里边,很笨重。当时觉得孩子们已经够享福了,冰场条件好,训练讲究科学性,装备先进,从头盔、护目镜、速滑服到冰鞋,一套加起来要上千块,不得了。" 如今学生们的装备早已更迭了几代,穿上了连体防切割的速滑服,全身装备加起来近万元,而从进入哈尔滨市体育运动学校开始,除了冰鞋之外,学生们的吃、住、训练和装备费用都由学校承担。

最近在哈尔滨拍摄的冬奥题材剧《超越》和《冰雪之名》大热,两部电视剧都是关于哈尔滨几代冰雪健儿的故事,哈尔滨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们也参与了拍摄,向哈尔滨冰雪运动的开拓者们致敬。任广旭说,电视剧里短道速滑教练在野冰场发现好苗子的情节完全来源于生活,哈尔滨的冰雪文化氛围越来越好," 百万青少年上冰雪 " 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他们这些教练经常会去各学校、公园的冰场发掘有潜力的孩子,而冬奥会开幕以来,来咨询想学短道速滑的孩子更是一个接一个。

" 哈尔滨培养出了任子威、张会、张虹、申雪、赵宏博等世界冠军,我们这代教练员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的世界冠军,希望有更多孩子们投入到冰雪运动中来,感受滑冰的魅力。" 他说。

编辑 高云

值班主编 张跃武

相关标签

短道速滑 哈尔滨 黑龙江 网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