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15 日,(见习记者 张欣 记者 林焕新)在教育部今天召开的新春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西城区教委主任王攀介绍北京市西城区 2021 年秋季学期落实 " 双减 " 成效和教学质量保障情况。
依据西城区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区内学生睡眠时长显著增加,例如,睡眠时长 9 小时以上(含 9 小时)的人数占比提升了 16 个百分点;体质健康监测优秀率、良好率都有不同程度提升;作业时长明显降低、作业质量有较大提升,家长对课后作业形式满意度高达 98.3%。依据课程标准,高质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学业质量稳定在较高水平。
改变得益于西城区健全四大工作保障机制。王攀介绍,西城区系统设计 "2+X" 政策支持体系。注重自下而上的鲜活经验分享和典型带动,不断激发学校的发展活力与创新力。一是强化对学校干部的培训,充分发挥其在推进 " 双减 " 工作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召开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举办校长论坛等方式,就作业提质、教学评价、" 一体化构建课内、课后课程体系 " 等问题进行研讨。以创新教师评优、管理、激励机制,教师轮岗,弹性上下班制度,教师健康行动,为教师提供加餐等为抓手,关爱教师成长。如,2021 年底,在市财政拨付的课后服务绩效基础上,适当增加区级教育经费投入,用于提高教师课后服务的补贴。
教学管理方面,西城区立足 " 形成性评价 + 作业研究 + 课堂教学 " 联动优化,打造 " 规范 + 高效 " 教学管理。构建了以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 启航杯 "" 西城杯 "" 金秋杯 " 等为抓手的教学研究体系。开展三加联动式研究,实现作业的 " 个性 " 和 " 弹性 "。开展 " 形成性评价 + 作业研究 + 课堂教学 " 三加联动式研究。出台单元知识图谱和作业图谱示例,研发单元作业设计思维模型,构建 " 基础类—提升类—拓展类 " 分层进阶作业体系。
课后服务方面,盘点 12 家区属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资源,为学校提供 200 余门课程的课后服务 " 菜单 ",学校按需 " 点餐 "。同时,积极动员高校、科研院所、家长委员会、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借助教师流动,打破学段、校际壁垒,让优质资源惠及更多的学生。
此外,通过区家长学校网上课堂为家长推送政策解读课程,通过召开家长沙龙、通过 " 志愿者 "" 家长讲堂 " 等途径,让家长走进校园。
" ‘双减’关键在校内,成败在校长教师。" 王攀表示,努力让每一名孩子在全面健康成长中体验到幸福,让每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获得发展,让广大百姓在教育改革成果中获得满意,努力做 " 有温度 " 的西城教育。
作者:张欣 林焕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 / 陈亚 编审 / 崔林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