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 " 工作实施以来,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始终注重 " 发挥好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持续强化校内 " 三个提高 ",实现了学生和家长双满意,促进了学校教育的绿色转型,形成 " 乐学习,快成长;全发展,行致远 " 的教育共识,树立起全面育人理念下的 " 大质量观 "。
一、向优质课程要质量
一是强化五育并举。在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基础上,构建了五育并举 " 融慧 " 课程体系,全面建设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 " 尚品、硕学、卓能、强体、崇劳 " 优质课程。持续探索 " 小场地、大体育 ",以 " 项目引领、竞赛承载 " 为运行机制,唱响 " 每人每年一专长 ",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2021 年度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检测达标率达到 99.56%。引导每个学生主动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全校学生每周 10 个班级一人一岗参加 " 共创整洁校园 " 劳动实践活动,年度聘用的物业保洁人员减少 45%。
二是强化育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着眼国家发展战略、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生个性需求,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各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国家课程、融合地方课程、创新校本课程。学校利用五年来不断完善的自选课程平台,开设了自主阅读、红色教育、巧手劳技、艺术审美、体育健康、未来创客六大类 82 门课程和 11 门非遗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走班上课;同时,诚邀有专业特长的家长走进学校,带领学生深度开展 " 中国共产党百年风云 "" 脱贫攻坚 ""360 行最美劳动者 " 等项目研究,共同搭建起课程育人的多维时空。
三是强化课程整合。将课后服务与课程计划进行科学整合,遵循 " 安全第一,作业优先,兴趣为本,活动育人 " 的原则,以学科延展、素质拓展、综合实践、德育主题及 " 爱的陪伴 " 家长课程相融合的形式,打通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课程有效整合、合理延伸,使学习与实践、体验与探索紧密结合。利用南开大学、天津美院专业力量,聘请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专业技术人员承担 20 多门课后服务优质课程建设并授课。上学期,依托学校优质课程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全校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 100%,学生和家长对课后服务满意率达到 99.2%。
二、向优质教学要质量
一是强化 " 学为中心 "。针对减负提质整体要求,通过持续开展序列化、专题化、全员化的课堂观察和名师课例研究,引导全校教师自觉从教为中心转型到学为中心。采用 " 三步导学 " 教学模式,在用好预学(先学后教)、组织好探学(深度学习)、设计好拓学(深化表达)上做足功课,聚焦学生高质量学习的 " 三个维度 "(不在于被告诉了多少,而在于主动建构了多少;不在于记住了多少,而在于体验了多少;不在于知道了多少,而在于理解了多少)、关注高质量教学的 " 三个细节 "(学生思维的深度、课堂的开放度、处理生成和不同见解的方式)、创造高质量互动的 " 三种声音 "(发表见解的辩论声;发自内心认同的掌声;因生动精彩而发出的笑声),以实实在在的行为转变,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在活动与体验中收获成长。
二是强化信息化赋能。开展数据支持下教学实践研究,应用 " 听课本 " 软件,对教师课堂提问类型、师生互动问答方式等教学行为进行观察测评;使用 " 教学助手智慧卡 " 等技术手段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智能分析,有效提升教与学的质量。同时,建立全学科线上 " 学科工作坊 ",每周聚焦 " 双减 " 重难点问题不断拓展线上研修模式。一个学期,开展直播观课、主题研讨、学科活动发布等研修活动百余场,共建共享教学资源 3000 余件,线上直播课 315 节,评出校级推优能力点作业 283 份、优秀课例 46 节、优秀教研坊 7 个,实现了线上教研经常化、数据化,形成教师研训新样态。教师有效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在线 " 答疑解惑 ",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三是强化作业管理。严格作业 " 六级监管 ",从预报、申报到协调、审批,再到公示、回访,构建科学的作业管理机制。从 " 管理部门研制度、学科备课研分层、师生互促研效果 " 三个层面,形成作业共研模式。开展 " 科学有效作业设计 " 主题教学研究活动及全学科的特色作业展览。每日课后服务为学生合理安排自主作业时间,教师走班,面批面改,并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一对一精准指导,确保每个孩子当日作业当日清。同时,将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和拓展性难点问题,录制成具有学法指导功能的 " 微课胶囊 ",在各学科弹性作业中供学生个性化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向多元评价要质量
一是创新实施全要素的综合评价。" 双减 " 下,我们从过去只看重冷冰冰的 " 分 " 到现在更多关注活生生的 " 人 "。开展兼具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全学科 " 闯关嘉年华 ",更多融入游戏活动和团队合作,让孩子们在玩中体会思考的乐趣、感受学科的魅力、感悟合作的意义。通过 2700 名学生全员参与的 " 习惯养成 T 台秀 ",全面展示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方面的养成效果和收获,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 " 良好习惯示范星 "。
二是更加注重充满挑战的快乐评价。基于课程的学科技能延展,线上线下结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举办每周一个主题内容的 " 一站到底,为你喝彩 " 岳小吉尼斯小项目挑战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科素养,让作业量减少后空闲下来的时光更加充实有趣。语文学科 " 拼音王国 ",数学学科 " 数字大拼抢 ",英语学科 " 秀出‘融慧’国际范儿 ",道德与法治学科 " 祖国的成就我来赞 ",劳动学科 " 擦玻璃大赛 ",科学学科 " 小小纸飞机 放飞大梦想 ",信息学科 " ‘信息达人’争霸赛 " 等,一系列挑战赛彰显了小游戏大智慧,在欢声笑语中激发了学生探究、合作、创新的热情。
三是强化激励与改进导向的过程性评价。" 双减 " 实施后,我们精心设计实施学生 " 每周成长记录 ",学生将一周的学习、生活、劳动、体育锻炼、特长发展等整理成册,从静态的量化结果评价转向动态的过程性评价。比如,在有关作业的评价方面,特别关注学生作业过程中的表现,从 " 基础全对 "" 及时改错 "" 自我梳理 " 三个层次进行自我星级评价,并按照相应积分,兑换岳小专属手绘校园明信片,激发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教师进行鼓励性述评,在日积月累中持续激励学生发展与成长。此外,定期为学生搭建全方位、多角度、高层次的展示平台,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绽放自己的别样精彩。
" 双减 " 以来,家长们对孩子学业负担的减轻、学习兴趣的提升、综合素质的培养普遍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同时,也更多地关注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长远发展需要。漫漫 " 双减 " 之路,我们会进一步关注成长幸福,用专业态度创造教育智慧,用教师担当探寻育人新途。这一路,我们五育同行,携手共进,研思并重,共绘宏图。
作者: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
来源:教育部
编辑 / 陈亚 编审 / 崔林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