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北有一山脉
形貌既不高大,也不奇特
却创造了一个美丽而深沉的世界:
辽阔雄浑的云海
河北承德雾灵山
纵深蜿蜒的河川山峡
北京延庆白河堡水库
清丽秀美的湖泊
北京怀柔,燕山脚下的雁栖湖
沧桑厚重的历史
它能够同时将
游牧与农耕、战争与和平
数千年的历史兴荣沧桑
亿万年的地质运动
尽收眼底
——它就是燕山山脉
燕山从何而来?
燕山山脉横在中国地图这只 " 大公鸡 " 的咽喉位置
而在历史上也是真正的咽喉要道
它隔开了中国最广袤的两片平原:
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
从地形图可以清晰地看到燕山在 " 大公鸡 " 咽喉处隆起
分隔了华北和东北平原
关于燕山的范围
并非是一个僵化的概念
古往今来都有着一些差异
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燕山山脉是中国第三阶梯上的一个显著凸起
受第二阶梯的坝上高原、阴山、太行山
以及第三阶梯的大平原
共同包围着的一系列山地、丘陵
都可以归入广义的燕山范畴
北京以北、承德以南、近东西走向
西起延庆, 东至山海关
以蜿蜒的明长城为标志的山脉
可视作狭义的燕山
燕山范围三维影像图 制图 / 蔡博峰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2 年 09 月
燕山形成的过程中
经历了一段重要的地质历史
即中生代(距今约 2.5 亿年— 6500 万年)
中国东部广泛发生的造山运动
称作燕山运动
今天的燕山境内
有着丰富的中生代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遗迹
诸多倾斜、扭曲、断裂乃至倒转的岩层
是板块挤压的结果
许多山峰主体或岩缝中的花岗岩
则是中生代岩浆活动的产物
更重要的是
燕山运动深远地影响了
中国东部的现代地质、地貌
燕山嶙峋的骨架显示出数亿年前地壳运动的翻江倒海
燕山为何以 " 燕 " 为名呢?
综合来看,应有以下历史脉络:
商代时,一支移民从中原迁往华北
到北京地区定居,以 " 晏 " 为名
" 晏 " 与 " 燕 " 同音
燕子也是他们的代表图腾
可能就是 " 燕地 " 最早的由来
到了周朝,这一带分封出了燕国
燕国后来又吞并了附近的蓟国
疆域扩大,包括如今的
北京、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山西东北角
其中的山水也就以 " 燕 " 为名
北京以前有 " 燕京 "、" 燕都 " 之称
也源于此
燕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已经清晰地存在
燕山创造了怎样的世界?
燕山北麓的一系列盆地
包括北京延庆、承德滦平、赤峰宁城、辽西等地
出土了大量距今 1 亿多年的古生物化石
被称为热河生物群,像是:
原始鸟类(孔子鸟)
哺乳类(热河兽)动物
被子植物(辽宁古果)
热河生物群的发现
对于研究鸟类、羽毛的起源与演化
哺乳动物、被子植物的迁徙与辐射
有着巨大的价值
热河生物群恐龙化石
燕山还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方向
有一片褐红色的山峦
叫做 " 乌兰哈达 "
意思就是红山
以此为起点的考古发掘
以及一大片相关的考古学文化
被命名为红山文化
其中极为重要的发掘地牛河梁
是燕山支脉努鲁儿虎山南麓的一组山坡台地
这里的红山文化墓葬遗址一共有 20 多处
墓顶堆满石头
这种 " 积石冢 " 形式的墓葬群
有着玉制礼器、大型祭坛
被认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志之一
牛河梁出土的红山文化玉猪龙
燕山形貌并不出众
但地理位置及山势走向十分重要
与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
中国大地的降水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其中 400 毫米的降水量
是适宜农耕的气候临界点
以此向西、北
便到了以放牧为主的世界
因此燕山南北两边有着巨大的差异
构成了农牧交错带
往北过了燕山,就到了赤峰乌兰布统草原
燕山中的 " 沟 "、" 峪 "、" 峡 " 多如牛毛
通常狭窄、幽深、曲折
其中一个重要的成因是
燕山约 200 万年前急剧抬升
形成西高东低的地势
以及纵横交错的断裂构造
为发源于坝上的河流提供了天然通途
流水在漫长的岁月中加深、拓宽裂隙
形成了今天燕山中的万千沟壑
以及大体呈西北 - 东南走向的多个干流
沟壑嶙峋的白河大峡谷
大山造成阻隔
人类则总在追求交流
崎岖的燕山在古时
对于游牧民族与农耕社会的互通
是个巨大的屏障
然而中华民族对燕山的跨越
历史上屡见不鲜
战争时期,游牧民族南下进攻中原王朝
燕山便成了险要的军事防线
成为农耕与游牧反复争夺、交流碰撞的焦点
宋代丢失 " 燕云十六州 " 后节节败退
明代朱棣 " 天子守国门 ",坐镇燕京
清军攻入山海关后就能长驱直入
从这些历史大事记来看
燕山都无疑在地缘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
遍布燕山境内各地、时间跨度长达 2000 年的历代长城遗址
是游牧与农耕文明碰撞的历史见证
图为明代修建的箭扣长城
和平年代,燕山南北则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
燕山以南的 " 燕云十六州 "
长期以来是游牧与农耕民族相互影响的地方
东汉时期,幽州(今北京)是中原与塞北之间
重要的交通与互市枢纽
而且物产能够互补
《后汉书 · 刘虞传》有记:
开上谷胡市之利 , 通渔阳盐铁之饶
中原王朝强盛时
会欢迎附庸的突厥、高丽等民族迁居幽州
对他们 " 授以生业 , 教之以礼 " 。
像是北京怀柔区的 " 怀柔 " 之名
就源于唐代开元年间
中央政府对塞北民族实施怀柔羁糜政策
图自《中国史稿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 年版)
清朝建立后
迎来了一段整体安定的时期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在于清代王朝 " 跨越了燕山 "
对于关内、以汉族为主的地区
清廷沿用传统
继续推行科举、儒学
为 " 抚绥蒙古 "
康熙、乾隆、嘉庆等皇帝
从北京出发,取道古北口
在燕山腹地的承德设立 " 热河行宫 "
也就是今天的承德避暑山庄
在此接见使节、处理政事
又与蒙古王公在不远的木兰围场打猎、联欢
再有俗称 " 外八庙 " 的皇家寺庙群
模仿萨布达拉宫和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而建
帮助联结了多个民族
从而安定辽阔的疆域、终结了战火
河北承德的外八庙
燕山目睹了波澜壮阔的历史
是农耕与游牧的碰撞、交流、融合之见证
可以说,中华民族对跨越燕山的 " 冲动 "
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如何领略燕山?
领略燕山
除了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
与之渊源深厚的历史人文也值得细览
雾灵山
雾灵山是燕山山脉的重要支脉
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繁茂
主峰海拔达 2118 米
四季分明、气候多样
顾炎武在《昌平山水记》中称赞道:
其山高峻,有云雾蒙其上,四时不绝
每年 6-10 月份可能出现的云海
是其中一种绝美的标志性景观
雾灵山云海
长城、关隘
不同时期长城的位置变动
反映着南北势力的此消彼长
如今遍布燕山的明代长城、关隘
是最为直接的历史见证
其中承德滦平的金山岭长城
沿着山体蜿蜒起伏
极为优美
金山岭长城
燕山分布着许多关隘
居庸关位于太行山与燕山的交汇处
两旁山势雄峻
是领略长城关隘风采的好地方
燕山东端的山海关
有 " 天下第一关 " 之称
位于秦皇岛,长城与大海交汇之处
历史意义重大
秦皇岛山海关
历史上,燕山的谷地多有重兵扼守
设有诸多要塞,多以 " 口 " 命名
如南口、喜峰口、冷口、张家口等等
其中北京密云的古北口值得前往
历史上这里是战略要冲
既能看到富有沧桑感的遗址
还可到古北水镇消闲度假
北京密云古北水镇
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
承德避暑山庄
在清朝皇帝管理国家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这方面足以与北京故宫相提并论
富有历史文化遗存
而就算仅仅把它视作古典宫殿、园林
也精美绝伦
旁边建在山上的外八庙
汇聚了工艺精湛的造像、建筑、彩画等等
是领略宗教文化的好地方
承德避暑山庄
龙庆峡
龙庆峡位于北京延庆
有 " 古城九曲 " 之称
秀丽的碧水青山浑然不似塞外
其中 " 十里峡江 " 是重要的景观
河水忽宽忽窄、蜿蜒曲折
是欣赏燕山峡谷之美的绝佳地方
北京延庆龙庆峡
皇帝陵寝
古人认为燕山山脉是风水宝地
因此不少皇帝安葬在此
其中许多陵寝保存完好
对于了解当时的建筑、礼仪、艺术
具有很高价值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
出土了大量帝后衣冠和金银器皿等珍贵文物
清东陵位于河北唐山遵化
燕山余脉昌瑞山南麓
宫墙、殿堂、牌坊、碑亭等建筑非常完整
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河北唐山清东陵
观燕山
可感自然造化神奇美妙
可知历史沧桑、文明史诗
燕山是神州大地上
一道绚烂多姿的笔墨
来源 中国国家地理
编辑 毕博
值班主编 刘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