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
你去电影院看过电影吗?
据国家电影局的数据,
春节档全国电影票房为 60.35 亿元。
相比去年,
今年春节档全国总票房下滑了 23%。
除总票房下滑之外,
公众更关注的是观影人数的下降。
今年春节档,
你有没有感觉电影票更贵了?
观影人数减少,
是不是票价高惹的祸?
观影人数创近四年新低
数据显示,2019 年、2021 年春节档(2020 年春节档因疫情取消)的总观影人次分别为 1.32 亿、1.6 亿。2022 年为 1.14 亿人次,较 2021 年减少 4600 万人次,创下了近 4 年的新低。
观影人数减少被吐槽主要原因是今年春节档的高票价。
中国消费者协会 2 月 15 日发布的春节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中,春节电影票价高就遭到吐槽。监测期内,每日舆情吐槽主要指向票价方面,许多有观影意愿的消费者,因高票价望而却步。
有网友分享,不是 3D 电影的《四海》,在一些县城的票价突破 100 元;《长津湖之水门桥》在个别地区达到 105 元至 135 元;《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一张电影票票价接近 150 元。
消费者的吐槽不无道理。
数据显示,2017 年、2018 年、2019 年、2020 年、2021 年的全年电影票均价分别为:34.4 元 / 张、35.3 元 / 张、37.1 元 / 张、37 元 / 张、40.3 元 / 张;2017 年、2018 年、2019 年、2021 年春节档票均价分别为:37.8 元 / 张、39.7 元 / 张、44.7 元 / 张、48.9 元 / 张。
今年春节档电影票均价为 52.8 元 / 张,一线城市平均票价高达 66.4 元 / 张,因此被业内称为 " 最贵春节档 "。
无票补 票价逐年走高
2014 年以来,众多互联网平台杀入电影市场,从而开启了 " 票补时代 "。票补是在线下渠道作为唯一售票渠道时,制片方拿出一部分预算来做促销,目的是在影院上线的前几天内拉动票房增长。
2014 年, "9.9 元票价 " 让人们疯狂涌进影院;
2015 年,全国票房为 440 亿元。但随着网络购票平台的增多,市场竞争加剧,票补竞争也进入到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当年,时任微影时代 CEO 林宁就表示,全年各方累计砸入了 40 亿元票补。
到了 2016 年,票补上的竞争进一步加大,光是春节档各方票补总额就达到了 10 亿元。2018 年,监管部门出台政策要求停止包括第三方和影院自有渠道等一切线上票补,从此 9.9 元的电影票消失。
没有了 " 票补 ",电影票价开始恢复正常, 春节档票价逐年升高。
影院抬价不是良策却能救急
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通常影院拥有电影票价的最终制定权。但在价格制定之初,片方和影院会制定一个最低发行价,影院卖出的电影票价不得低于这一最低发行价。
2022 年春节档票价创新高,主要与部分影片最低发行价偏高、观众数量限制、影片时长有关。
今年春节贺岁电影的最低发行价普遍很高,《长津湖之水门桥》《四海》《狙击手》等的最低发行价就是 35 元;其次,与以往贺岁片都保持在 95 分钟至 110 分钟的时长不同,今年春节档两部电影时长超过 120 分钟——《长津湖之水门桥》149 分钟、《四海》128 分钟、《奇迹 · 笨小孩》106 分钟、《这个杀手不太冷静》109 分钟。像《长津湖之水门桥》149 分钟的时长为普通贺岁片 1.5 倍。在影片时长变长、场次减少的无奈之下,影城无疑需要依靠提高单场影片的票价来弥补。
一家影院的收入主要靠电影票房分成、卖品收入、广告收入、场租收入、商务合作、会员卡等多方面组成。大多数情况下,国内票房分账收入可占总收入的 65% 至 80%,是影院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影院的票房收入与上座率密不可分,因为疫情因素,在上座率受影响的情况下,影院也只能调整票价。
可见,多种因素之下,影院想要赚钱的话,只能提高票价,此举似乎并不是良策,却能够 " 救急 "。
契合观众观影心理
要质量与内容并行
春节档电影票价高是否合理?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市场行为。
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观影人次的减少并不只出现在春节档。
拓普《2021 年电影票价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即使剔除疫情影响,自 2017 年开始,随着票价逐步走高,院线的上座率逐年递减。
2017 年至 2019 年,电影平均票价由 34.42 元涨至 37.11 元,上座率从 13.22% 下降至 10.78%。
2021 年中国电影市场在经历了春节档的火爆后,迅速进入低谷,就连暑期档也未能创造佳绩;直到国庆档《长津湖》上映方又掀起一轮观影高潮,此后,便又曲线下滑。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担忧:" 电影在节假日的票房效应很强,片方就会去争抢这些假日档期。而常规工作日甚至周末,目前,人们都没有恢复以往的观影习惯。这对全国 8 万块银幕经营者来说,压力非常大。恢复和培养观众日常的电影消费习惯,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紧迫的意义。"
谈及今年的春节档,业内专家认为,今年春节档一部分观众流失,一方面是因为电影票价偏高、缺乏现象级头部影片;另一方面,随着春节档发展逐渐成熟,影片类型供给的多元化是大势所趋,轻松欢乐的内容仍是档期刚需。
反观今年春节档的 8 部影片里,就有两部战争片,喜剧片只有一部。影评人谭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几部影片略显同质化的情形表示," 春节档影片的排兵布阵与档期安排显得尤为重要,质量与内容并行才能完成与观众观影心理的契合。"
截至 2 月 11 日,
《狙击手》《长津湖之水门桥》和《奇迹笨小孩》
已先后宣布降价。
电影消费毕竟属于市场行为,
期待春节档票价与平日一样似乎不太可能。
但影院生存困难,
也不是一个春节档就能挽救的。
中国电影还是应通过增加供给、多样化创作、
提高质量等多种方式 " 全面发力 ",
才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说说,
今年春节档你看了哪些电影?
来源:央视网综合北京青年报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