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2-02-16
深晚报道丨以换代充成趋势,两轮充换电安全亟待产业政策扶持引导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由人民政协报社主办的 " 两轮充换电设备城市布局实践与思考走访座谈会 " 在京举行,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行业专家以及充换电行业市场主体代表围绕电动自行车电池安全这一近期民生问题展开讨论。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先进认为," 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问题是小切口、大民生,其涉及面广、关注度高,切实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两轮充换电设施服务应纳入社会基本公共服务,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加快促进两轮充换电行业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城市布局、场地使用、电价倾斜、成本分摊等现实问题。"

充电源头安全和过程安全至关重要

数据显示,仅 2021 年 1 至 10 月,全国发生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故障引发的火灾共 1.4 万余起,死亡 41 人,受伤 157 人。电动自行车存在非法改装、入户充电、过度使用和电池老化等问题,滋生大量安全隐患。特别是由于户外充电桩不足、充电价格不均等原因,入户充电问题比较普遍," 人车同屋 " 导致火灾亡人率居高不下。

▲两轮充换电设备城市布局实践与思考走访座谈会会议现场。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说:" 电池天然的电化学活性与物理特性致使充电热失控风险难以避免。充电过程中起火,往往与充电工况、外部环境、车辆性能、内部线路等综合因素相关。" 他指出,市场上鱼龙混杂的充电器以及过度充电、私桩飞线拉电等违规充电行为,致使源头安全、过程安全双双难以保障。

眼下,多地要求街道社区安装相应充电设备,以充电桩为主,但业界人士认为,实际上将充电从户内移到户外依旧无法彻底桩消除火灾隐患。" 由于没有通信协议,难以实时监控并获取电池生命体征信息,加之公用场景面临复杂工况环境及安装插头损耗风险,充电模式仍无法有效管控风险 ",刘永东说。

哈啰出行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周锦秀说:" 针对充电安全隐患,基于企业实践,我们认为,最根本且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从提升电池质量、车辆品质、充电器质量和实现对充电过程全程数字化监控这四方面入手。"

以换代充或成未来趋势,亟待产业政策发展引导

与此同时,两轮换电 " 以换代充 " 的市场化解决方案已在国内多城铺开,逐步成为城市两轮出行的民生 " 新基建 "。在王先进看来,以换代充、统一配置换电柜模式有其现实推广意义," 相比传统充电模式,采取‘以换代充’模式更为长远和可取,能破除居民搭建私桩、家中充电、飞线拉电等弊端,通过专业企业提供统一充换服务以及系统智能的安全监测手段等,有效解决居民自主的充电安全疑难。"

目前,这一新兴行业也同样面临与四轮换电类似的设施场地、电价收费和成本分摊困局等诸多问题。对此,北京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会长郭金芝提出,政府和社会应给予相应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头部企业去试点和创新,比如推动整车企业与充换电设施企业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互联互通、车电一体化。

北京市政协常委、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宋慰祖认为,市场主体在电动自行车换电方面的探索是对政府在充电方式上探索的有益补充。" 换电的核心理念是共享,这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当前我们推动充换电便利化,其实也在为未来的共享奠定基础,而电动自行车一旦实现共享,城市对于私家电动车的治理将容易得多。"

提及政策引导及管理空白,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兴凯表示:" 要加快确定充电安全问题的主责监管部门,以制度监管统一思想。出台制定相关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有效解决充换电设备的安全认证问题。作为企业,行业发展要追求本质安全,做到逐渐安全。借助科技创新手段增加两轮电池寿命、减少充电能耗、提高动能的利用效率、增加充换电网络安全性。"

两轮换电基础网络加快铺设 企业着力创新探索

政协委员及行业专家实地调研了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地铁荣京东街站的 " 小哈能量站 " 充换电一体示范点。据小哈换电城市群区域负责人陈冬介绍,去年底,该设施在政府、社区街道、物业等多方通力合作下落地。该示范点将智能换电柜和快速充电桩相结合,节约场地空间、提升充换效率、智能监控安全,实现新旧车广泛普适、随到随充、随换随走。

▲与会委员与专家走访调研北京 " 小哈能量站 " 充换电一体示范点。

谈到未来技术趋势,小哈换电技术副总裁王政说:" 我们预判,‘充换一体’的灵活互补模式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国内两轮出行的补能发展方向,它可解决当下居民出行补能便捷时效性与消费价格之间的矛盾。但长期而言,‘以换代充’仍是大势所趋,它同时将能助力城市实现智慧交通管理。"

据了解,目前小哈换电已发展出具备全国规模的换电能源服务网络,进驻超 300 座城市,日换电服务次数达百万次,安全稳定运行超过 20000 小时,旗下的 " 小哈能量站 " 已陆续落地上海、北京亦庄等地,与当地政府及社区街道开展政企合作,全国铺开进展良好。

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