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中央宣传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表彰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的决定》,其中入选全国先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乡镇 ( 街道 ) 综合文化站、村 ( 社区 ) 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有 64 家单位。黄埔区图书馆成为广州市唯一入选该项的单位。
近年来,黄埔区扎实推进 " 图书馆之城 " 建设,建成各类型阅读新空间 500 多处,达到每 7000 人拥有一个图书馆的全国领先标准。黄埔区图书馆连续 2 年获得中国图书馆学会 " 综合服务效能之星 " 殊荣,连续 6 年主要效能指标考核位居广州市各区级图书馆榜首。
创新 " 一馆一策 ",培育城市阅读空间
黄埔区积极探索建立 " 政府资源补给 + 企业自主运营 + 社会力量参与 " 的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全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图书馆(服务点)71 个,并通过创新 " 一馆一策 ",改造升级基层图书馆,各分馆因地制宜,打造风格各异、设计感十足的文化场馆。例如,黄埔街分馆结合古港码头历史元素,打造具有港航特色的图书馆分馆;南海神庙融合文旅特色,打造海丝文化特色的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服务网点,传播海丝之路故事,深受中外游客欢迎。
同时,黄埔区规划拓展阅读空间,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方面,在全区城市更新规划建设基础上,力争区域公共文化配套设施达到 236 处,总建筑面积约 29.6 万平方米,让阅读渗透城市肌理。
打破 " 资源孤岛 ",市民与公共阅读 " 零距离 "
黄埔区推行全民阅读服务模式,打破 " 资源孤岛 ",实现辖区居民与公共阅读 " 零距离 "。
黄埔区在全国首创智慧交通阅读驿站,完成 115 个智慧交通阅读驿站建设,借助 5G 网络科技,提供数字阅读推送服务,利用区图书馆线上服务终端,实时推送 " 精品推荐书单 ",为广大群众提供精准文化服务。同时,积极推进 " 文化 + 教育 ",在全市率先构建 " 公共图书馆 + 校园 " 的服务新模式,为全区 104 个校园图书馆注入公共图书资源。通过业务系统整合,实现全区学校与全市公共图书馆图书的通借通还,有效提升图书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能。
此外,黄埔区建立了一体化的数字网络平台,将文化数字学习中心网站、总分馆线上分馆服务平台、省文化 E 站黄埔分站等 " 六大 " 服务平台有机结合,广大读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数字化阅读服务。截至目前,黄埔区图书馆数字网络服务访问量达 237 万次,微信号关注量 16.74 万人次。
推动文化惠民,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
黄埔区坚持学史力行推动文化惠民,深入挖掘具有黄埔特色的文化元素,擦亮 " 黄埔有故事 "" 埔阅万家 开卷黄埔 "" 埔声悦耳 "" 有品文化在黄埔 " 等文化特色品牌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目前,推广活动已达 3406 场次,活动参与人数近 230 万人次。
黄埔区图书馆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邀请区内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企业家走进图书馆,打造 " 黄埔有故事 " 精品活动,至今已为广大读者讲述了 144 个区创业故事。利用 " 羊城之夏 " 和假期,推出多项青少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少儿阅读推广活动 1344 场,活动参与人数超过 20 万人次。积极开展百场进基层、进社区、进学校阅读推广活动达 150 场次,惠及群众近 35 万人。
在市公共图书馆第三方评估中,黄埔区图书馆得分位居广州市第一,获得广东省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试点建设示范地区、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书香岭南 " 全民阅读活动示范单位称号。
文图: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通讯员 范敏玲 王德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