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15 日,2022 年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成功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 2021 年度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部署了 2022 年重点工作。据悉,2022 年,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综合改革为主线,以空间提质增效为目标,立足全生命周期管理,对国土空间、城市更新、生态空间建设、海洋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规划。
会议提出,立足深圳存量发展实际,科学划定 " 三区三线 ",优化调整空间结构布局,加快推动《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 年)》获批实施,高水平完成前海及各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深化法定图则管理制度改革,出台法定图则改革相关政策文件,完善标准单元管控机制,强化对存量用地开发的指导约束;高水准推进前海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国际会展城、海洋新城、香蜜湖片区、北站枢纽片区、坪山高新区、东部高铁新城、电子信息产业承载区、罗湖口岸片区、盐田新中心、大望梧桐片区、梅林关枢纽片区、深汕智造城等重点片区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持续增强城市核心引擎功能;加快编制全市产业、居住、文教体卫等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科学合理配置空间资源要素;编制 2035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推进广深第二高铁等一批战略通道规划建设,完成港深西部铁路等跨境基础设施规划研究,编制轨道五期建设规划方案,持续提升城市综合交通能级。
深圳将积极稳妥推进城市更新,坚持 " 留改拆 " 并举,完善城中村有机更新、工业区连片改造升级、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增量分配等政策,不断健全城市更新政策体系,全年通过城市更新供应土地 2.5 平方公里;编制 2035 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出台实施土地整备利益统筹办法,深入推进综合功能整备区专项工作,持续推进居住、产业、民生用地整备,加快打造 " 两个百平方公里级 " 高品质产业空间,全年完成土地整备 9 平方公里;坚决打好违建治理攻坚战,常态化开展违法用地清查整治,全年拆除消化各类违法建筑 2500 万平方米;强化空间供给与多元需求的高效对接,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出台进一步加大居住用地供应的若干措施,加强共有产权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土地政策支持力度,统筹保障好产业、公配等各类空间需求,全年供应土地不少于 12 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不低于 3.65 平方公里。
同时,深圳将打造格局更优、品质更高的生态空间。今年,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制完成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推动实施 " 山海连城、公园融城、增绿添彩、人文趣城 " 计划,精心打造以人为本、韧性安全、开放共享的公园城市;持续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全面推行 " 林长制 ",严格落实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主体责任,优化调整《深圳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保护,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 " 长牙齿 " 的硬举措防止耕地 " 非粮化 ",创新设施农用地管理、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等制度规则,高标准推进现代都市田园建设;编制实施 2035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建立健全生态修复标准规范体系,遵循生态系统内在肌理,按照突出安全功能、生态功能、兼顾景观功能的逻辑次序,组织实施一批生态修复重大工程。
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深化方面,深圳将创新编制 2035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系统谋划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利用的目标、路线、政策和时序安排,促进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按程序审定发布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开展全市域全类型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统计与评估核算,组织实施土地、地理国情、林地、湿地、建筑物、海域海岛 " 六调合一 " 的国土综合调查,全面夯实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基础;加快推进全市 26 个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试点探索符合深圳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的 " 统一行使、分类实施、分级代理、权责对等 " 所有者职责管理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加快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依托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积极探索生态积分交易、特许经营权等新路径,不断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此外,深圳将编制出台 2035 海洋发展规划,统筹陆海资源配置、产业布局、科技创新和生态保护,健全海洋事业发展实施路径;推动建设盐田全域国际海洋城、大鹏海洋科学城;启动海域、沙滩资源调查,组织编制龙岐湾等海域详细规划和深汕合作区海岸带规划,开展大鹏新区海岸带城市设计,进一步提升海洋空间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组建国家深海科考中心,积极引进知名涉海企业总部、研发中心,推动建设海洋科技创新载体,不断健全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海洋经济立法工作,推动出台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专项政策,出台培育发展海洋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推动国家在深圳开展市级海洋生产总值核算试点,高质量办好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推动传统渔港升级改造,加快建设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高标准筹建深圳现代渔业(种业)创新园,促进海洋经济蓬勃发展;打造多维度的 " 海洋 +" 平台,增加海洋公共文化载体,高标准规划建设海洋博物馆、红树林博物馆,持续举办 " 海洋周 " 文化活动,打造绿色活力海洋文化名城。
深圳晚报记者 邱志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