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卢河燕)到 2025 年,南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 44% 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 4.2 平方米;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 5.3 名;《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在 94.8% 以上 ……2022 年 2 月 17 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体育局、市发改委、市绿化园林局等部门解读日前制定印发的《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以下简称《实施计划》)。
新建改建体育公园 25 个,持续推进 " 八大体育健身圈 "
北京冬奥会赛事如火如荼,国内观众为中国健儿声声呐喊的背后,也传达出国人对于健康体魄的日益重视。
市体育局副局长朱华林介绍,《实施计划》确立了 " 体育人口比例 "" 体育场地建设 "" 健身指导服务 " 和 " 国民体质评价 " 四项核心指标。核心指标均高于省确立的 " 十四五 " 指标,体现了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实施计划》确立了 5 大主要任务和 16 项具体工作。任务包括 : 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内容、强化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水平、推进全民健身跨界融合发展。
如何鼓励老百姓全方位参与健身?南京将制定全民健身设施 " 补短板 " 五年行动计划和体育公园专项规划。要求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体育健身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 0.1 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面积不低于 0.3 平方米执行,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
持续推进沿长江、秦淮河、明外郭—秦淮新河、明城墙等 " 四大体育健身带 " 和环 " 紫金山—玄武湖 "" 将军山—牛首山 "" 金牛湖—大泉湖 "、老山、栖霞山、莫愁湖、石臼湖、固城湖等 " 八大体育健身圈 ";形成 " 规模化公益性开放 + 社会化产业化运作 " 相结合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新增量。
盘活城市空闲土地,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新建改建体育公园 25 个、灯光球场 200 个,新增健身步道 450 公里,新建社区百姓健身房 50 个,城市社区 "10 分钟体育健身圈 " 健身点器材更新建设 2800 套。
提升场地设施使用效率。进一步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区群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打造健身特色品牌,把广场舞、轮滑等送进社区
朱华林表示 , 南京要持续办好 " 元旦长跑 "" 全民健身日 ""9 · 29 世界步行日 "" 南京体育嘉年华 " 等全民健身主题活动,同时支持办好 " 玄武湖环湖跑 "" 秦淮轮滑 "" 栖霞登山 "" 六合龙舟 " 等 " 一区一品 "" 一区多品 " 特色健身活动。
积极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运动干预;鼓励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常态化开展广播操、工间操;将老年人健身指导和活动锻炼以及妇幼健身健康纳入社区体育工作重点;开展适合新农村人口特点的农民体育活动;推广适合残疾人的康复锻炼项目和运动健身项目。
全面开展 " 服务群众,你点我送 " 体育进社区配送服务,把健身大讲堂、体质监测、运动处方等体育指导以及太极拳、广场舞、轮滑、棋牌等小型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和培训指导送进社区,带进家庭,提升群众获得感。
到 2025 年,力争各级各类体育社团总数 830 个以上
《实施计划》提出,努力构建以基层社区和乡村体育社会组织为基础,各项目、人群类体育社团为支撑,覆盖市、区、街(镇)和社区(行政村)的四级体育社团组织架构。
到 2025 年,力争各级各类体育社团总数达 830 个以上、注册会员总数达 22 万人,3A 级以上市级体育社团比例超 70%,努力提升体育社团社会化发展水平。
全民健身离不开科学健身指导。《实施计划》提出,南京每年培训 2000 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为每个社区配备 10 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探索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 " 二位一体 " 管理模式;健全市、区、街(镇)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组建南京体卫融合工作智囊团和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人才库。
推进体教融合,推进青少年业余训练 "5621 工程 "(即每个区创建 5 个以上体育特色项目,每个运动项目布局 6 所小学、2 所初中、1 所高中)实施;打造市、区、校三级联动办好 30 个运动项目体育联赛赛事;多方面推进中小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 1 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保质保量。
形成 " 旅游观光 + 户外运动 + 赛事体验 " 融合发展新模式 , 编制体育旅游地图。争创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
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完善健身场馆预定、赛事报名、科学健身指导等网上服务,年惠及市民群众 100 万人次以上。
制定 " 补短板 " 五年行动计划,选取合适绿道植入健身功能
值得关注的是,《实施计划》的 16 项任务都明确了责任单位,促进市、区两级推进落实落地。
市发改委一级调研员汪宏说,近几年来,南京市发改委会同市体育局以及相关部门,先后推进了社会足球场地建设、体育公园建设等一系列全民健身设施的补短板工作,尤其是新建了 217 块社会足球场地,超额完成了国家、省下达的任务目标。下一步将抓规划引领,发改作为宏观部门,已经给会同体育部门超前谋划,起草制定《南京市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聚焦群众就近、就便体育需求来合理布局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从老百姓就近健身方面,今年民生实事将建设 8 个体育公园,50 个灯光球场。
市绿化园林局副局长毛海城表示,南京一直注重绿道建设,相继实施了滨江风光带绿道、环紫金山绿道、明城墙沿线绿道等绿道建设。截至 2021 年年底,完成绿道建设 1581 公里。下一步,将在年内完成《南京市绿道详细规划(2020 — 2035 年)》编制,突出骨干绿道的引领作用,形成绿道建设新的亮点。推进绿道成环成网,构建 " 市—区—社区 " 三级绿道体系;加强城市绿道与居住、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场所的衔接。按照《实施计划》要求,继续配合市体育局做好健身步道的建设工作,选取适合的绿道植入健身功能,满足健身步道的要求,完善标识、休憩、服务等配套建设。
(编辑 范文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