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下发《关于表彰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授予 163 个集体 " 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 称号,314 人 " 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 称号。2 月 17 日,记者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获悉,该院荣获 " 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 称号。
据悉,新冠疫情发生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科研团队积极进行科研攻关,根据基因序列自主合成引物和探针检测病毒,提高病例核酸检测的灵敏度;组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消化道传播可能性前瞻性研究,并率先从部分确诊患者粪便中检测出 2019-nCoV 核酸阳性,为病毒传播途径研究和防控策略调整及时提供了有价值的科研信息。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还与南方科技大学联合,从临床新冠肺炎病例获取生物样本,首次使用冷冻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新冠病毒经灭活后的真实形貌,为新冠病毒的识别、鉴定和临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超微影像基础。此外,该院还与中广核、清华大学合作开展电子束灭活新冠病毒研究及冷链包装消毒新技术与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抗体药物研发,项目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成果展。
科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临床救治。据悉,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清华大学、腾盛博药共同研发的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 BRII-196/BRII-198 生物产品取得临床突破,是目前国际上第一个临床 III 期试验用于评价新冠突变株治疗疗效的中和抗体产品,也是国内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双抗体组合。这些科研成果充分展示了该医院在抗击传染病领域的深厚积淀与技术储备,以及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担当与能力,为我国乃至全球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 " 深圳贡献 "。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共发表 SCI 论文 207 篇,影响因子达 1957.422,共获得国家、省、市等立项 121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1 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 1 项)。4 人入选 " 全国感染性疾病领域专家国际论文学术影响力百强排名 ",临床医学学科进入国际基本科学指标(ESI)全球前 1%。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 "2020 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 " 中,结核病学、传染病学分别位列全国第五、第十,广东省双第一。医院进入复旦版 " 百强医院 ",结核病专科进入复旦版《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第四名。院长卢洪洲教授当选美国微生物学院院士。医院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市长特别奖、广东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通讯员 深三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