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02-18
致敬功勋模范 | 改革先锋秦振华:56岁出任市委书记,塑造“张家港精神”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走进长江之滨的江苏省张家港市,只见高楼鳞次栉比,街道整洁美丽,城市规划错落有致,让人感受到,这是抒写着青山绿水、携带着江南水乡灵气、弥漫着现代文明气息的秀美城市。这一切物质和精神上所取得的累累硕果,源自 " 张家港精神 "。" 张家港全国先进的地位,是弘扬张家港精神,奋力拼抢的结晶。在张家港,只能争光,不能沾光。" 作为 " 张家港精神 " 的塑造者,原省政协常委、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家港市委书记秦振华的工作经历和成就,完全融入了 40 多年来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他的贡献和影响,远远超出了张家港,对于整个苏南、江苏,甚至全国都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 2019 年 7 月 18 日,秦振华同志个人照

" 扫帚书记 " 将落后乡镇变成了全国百强镇第七

杨舍镇是张家港精神的发源地。上世纪 70 年代末,杨舍镇是当时沙洲县委县政府所在地,但各方面十分落后。房屋破旧,环境脏乱,交通闭塞,整体发展水平很低,经济总量在苏州下辖城关镇中排名倒数第一,甚至有村民穷得以卖血为生。

△ 1989 年,秦振华带领镇领导班子规划城区建设

1978 年恰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秦振华出任杨舍镇党委书记。上任后,秦振华发现镇上到处是居民家庭露天茅坑,整个城区没有一所公厕,这样的环境自然吸引不来投资。

为此,秦振华首先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打响了一场环境整治攻坚战。那段时间,他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戴着草帽到城区检查卫生,手里拿的不是扫帚就是苍蝇拍,边检查卫生工作边干活,于是秦振华是 " 扫帚书记 " 的绰号不径而走。他带领干部群众扫大街、建公厕、填茅坑、灭蚊蝇、清理蚊蝇孳生地,仅仅一个月时间在全镇填埋了 1000 多座露天茅坑。靠着一把把笤帚 " 扫 " 出国家卫生城市,后来叫响全国的 " 张家港精神 " 也由此发端。

" 没有秦书记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说起往事,苏州龙杰特种化纤现任董事长席文杰不无感慨。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为了改变杨舍镇落后现状,秦振华决定办一个涤纶长丝厂。涤纶长丝在当时是一个全新的行当,技术含量高投入大。为了解决资金问题,秦振华带领班子人员四处借钱,筹集到 1000 万元。

当年 7 月,涤纶长丝厂正式开建。秦振华与镇班子成员一起冒着酷暑与群众一起挑土平地、搬砖扛石,连续几十天,吃住在工地,日夜奋战,仅用半年时间就成功投产。10 年后,这家企业跻身中国百家高新技术企业。后来企业转制,更名为 " 苏州龙杰特种化纤 ",并于 2019 年 1 月 17 日正式挂牌上市,成为苏州市第 20 家境内 A 股上市企业。

△晚年秦振华走访调研杨舍镇

苏州龙杰的成功可以说是杨舍镇发展的一个缩影。秦振华在杨舍一干就是 14 年,大刀阔斧,敢抓敢管,率先大办乡镇工业、办夜党校。在他的带领之下,杨舍镇于 1985 年成为江苏第一个工农业产值突破 1 亿元的城关镇。1991 年,杨舍镇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 12 亿元,同时成功创建全省第一个文明卫生镇,一跃成为了苏州的 " 排头兵 ",成为苏州 " 南学盛泽,北学杨舍 " 的明星乡镇,名列苏州 " 乡镇八颗星 " 之首、全国百强镇排名第七。

蝶变新生,从 " 一无所有 " 到 " 明星城市 "

1992 年元月,已经 56 岁的秦振华被破格任命为张家港市委书记。在 20 世纪 80 年代,由常熟和江阴 10 多个小乡镇组成的张家港被称为 " 穷沙洲 ",长期在苏南地区经济垫底。苏州作家何建明在纪实报告《我的天堂》中这样写道:" 当时我们沙洲建县之初,县委向上面写了一份报告,那里面有一句话我至今仍记得:我们一无所有。"

△ 1992 年,秦振华在 " 三超一争 " 誓师会议上讲话

受到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启发,秦振华敏锐地意识到 " 这是千载难逢的大发展机遇 "。上任后第一次市委常委会议,他就响亮喊出 " 工业经济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市建设超昆山,各项工作争第一。" 口号一喊出,当时有人就觉得秦振华 " 闯祸 " 了。在接受采访时,秦振华也表示当时是 " 冒着巨大的风险,把自已推向了竞争的风口浪尖,没有一点后路了 "。因此,秦振华在总结以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把 " 杨舍精神 " 升华为 " 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 " 的 16 字 " 张家港精神 ",背水一战。

1992 年,国家要在江苏省建一个内河港型保税区,对于张家港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机遇。" 我们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先下手为强。" 秦振华回忆,江苏省有此想法的不止张家港,而且南京港、镇江港、南通港的条件都比张家港好。很快,张家港召开了 4000 人的动员大会,在 3 个月内完成区内 1284 户拆迁,6 个月完成区内 " 五通一平 ",9 个月保税区封关运行 …… 这些数字创造了让人惊叹的 " 张家港速度 "。

把 " 金娃娃 " 抢到手后,张家港便以空前的建设热情和工作力度,打响了保税区筹建工作的硬仗。20 天建成一条 8 公里长的铁丝网隔离带,90 天建成 8000 平方米的港务局大楼,160 天建成长江流域最大的万吨级码头,在张家港精神的引领下,张家港人用最短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建成了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国家级保税区。

" 市场经济不让人,不争不抢是庸人,错过时机是罪人。" 秦振华说。韩国浦项、德国毛纱、法国毛条、美国陶氏、雪佛龙等 120 多个大项目纷至沓来,一批世界 500 强和跨国大公司落户。沙钢等 40 多家省级集团企业开始茁壮成长起来。此外,张家港新建了全国县级市第一条高等级的张杨公路,建设了全国第一个城市步行街,创下了 28 个全国第一 …… 张家港全力实施港口工业城市发展战略,实现了从落后追赶到加速领跑。

到 1994 年底,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江苏省委考核统计的数据表明,张家港在经济总量、税收入库、外贸出口、外资引进等方面均在苏州各县市中领先。1995 年,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在张家港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 张家港精神 " 享誉全国。

人退志不退,把 " 张家港精神 " 讲遍祖国大地

张家港改革开放之后的快速崛起,被《人民日报》誉为 " 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 "。如果说 62 岁以前的秦振华塑造并实践着 " 张家港精神 ",那 62 岁以后的他就是传播并弘扬着 " 张家港精神 "。24 年来,应各地之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秦振华的足迹几乎遍布全中国,他热情满腔、壮心不已,把 " 张家港精神 " 讲遍全中国,共作报告 515 场,每次都是分文不取。

△ 2018 年 12 月 18 日,秦振华同志出席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后留影

为响应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他曾到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陕西等地作报告 70 多次。他不顾年事已高,坚持在西宁高海拔缺氧地区作报告,在毕节地区和大方县连作两场报告后,还为当地筹集捐款 50 万元,建办了两所希望小学,与此同时,专门挨家挨户走访困难群众送上慰问金,并为村里捐款 10 万元。为落实省委南北挂钩、支持苏北发展的战略部署,他数十次赴宿迁、淮安、盐城、泰州等地区调研,推动张家港骨干企业到苏北地区投资兴业,投资项目达 28 个、总额 70.67 亿元。

2018 年,秦振华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 " 改革先锋 " 称号,被评为 " 张家港精神的塑造者 "。

" 共产党员不存在退不退,我会始终坚持做改革的实干者,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终身。" 秦振华表示,自己有责任在新时代把张家港改革开放的奋斗故事讲好,把 " 张家港精神 " 这个苏州三大法宝之首传承传颂好,让全国广大干部群众树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信,坚定不移跟党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让改革开放精神永放光芒。

现代快报 + 记者 高达

(张家港市委宣传部供图 编辑 陈海静 李蔚蔚)

相关标签

振华 沙洲 市委书记 苏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