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第 19 届优秀城市规划设计(2021 年度)评选活动落下帷幕。由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宜居城市研究中心)编制的《深圳 " 山海连城计划 " 城市设计》项目荣获 " 金牛奖 "。
山海连城计划,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接力跑
深圳,一直将绿色可持续作为规划建设主线,坚持组团式结构、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守住了山海资源,形成 " 山、海、城相依 " 格局。
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命题和先行示范的时代使命,深圳提出 " 山海连城计划 ",作为 " 科技 " 之外的另一张世界级城市名片,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城市典范。
▲ " 一脊一带十八廊 " 生态魅力骨架。
山海连城计划,蓝绿融城的生态魅力骨架
以深圳地理形胜为基础,全面识别野生动植物栖息生境分布,结合组团格局与城市文脉,集成生态廊道、公园、碧道、绿道等,构建 " 一脊一带十八廊 " 生态魅力骨架。
▲ " 一脊一带十八廊 " 生态魅力骨架。
串联重点发展片区和城市文脉,引导城市建设从背向到面向蓝绿资源,在山边、海边、廊边,布局积极功能与开敞形态,创造一批蓝绿景观和城市魅力融合的名片地区。
▲融合生态体验与城市魅力的山、海、城关系。
山海连城计划,公园城市的深圳范式
深圳地貌丰富,低山丘陵、海岸山脉等公园本底,与城区紧密交织。狭小、高密度的空间底盘上,栖息了 1800 万人和 3 万种野生动植物,人与动植物毗邻而居。
" 山海连城计划 ",营造高质量全域生境,构建多级生态网络,差异化界定人与自然的亲近程度,让人与动植物各得其所。以系统化 " 微 " 连接,推动 " 千园之城 " 到 " 一园之城 ",让整个城市变成一个大公园。
▲山海连城计划,让整个城市变成一个大公园。
山海连城计划,亲自然、无边界的公共生活
在识别野生动植物栖息生境、避免扰动的前提下,引导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产品。以人民为中心,重点连接集中的居住地和工作地,构建连山、通海、贯城、串趣的城市级生态游憩网络。
▲连山、通海、贯城、串趣的城市级生态游憩网络。
贯穿东西山脉的千公里郊野径、沿海岸连续骑行的百公里自行车道、丰富多彩的亲水生活、非生态敏感区的山顶看台及缆车、家门口的大尺度自然休闲带等,创造深圳的极致亲自然生活全景,吸引世界级人才。
▲非生态敏感区的城市看台。
山海连城计划,凝聚各方共识的深圳行动
项目成果纳入 2020 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深圳十四五规划,成为《深圳市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法定规划体系。
▲权威媒体的积极报道。
山海连城营建模式,获得《中国自然资源报》头版报道,十余家权威媒体专题报道。配合政府、NGO 组织开展 " 山海连城 " 系列活动,推动全民形成 " 山海连城 " 意象的绿色共识。
▲ " 山海连城 " 系列活动。
" 山海连城计划 " 得到城市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响应,竹子林山海连廊、香蜜湖山海连廊、梅林山生态廊桥、塘朗山城市看台等多个示范项目,正在实施筹备过程中。
金牛奖:在全市同类项目中居最高水平,达到同类项目的国内领先水平,技术难度很大,在规划理念和方法方面有突出的创新,对提升行业技术进步作用重大,对深圳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深圳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评选管理办法》
深圳晚报记者 邱志东 通讯员 深规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