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队员规范共享单车停放
共享单车有效解决了市民出行 " 最后一公里 " 问题,然而,由于单车数量不断攀升和随意停放,也影响了城市的正常交通秩序。
记者从合肥市城管局获悉,为了破解这一管理 " 顽疾 ",合肥对共享单车启动了 " 瘦身行动 ",以 " 技术赋能 + 管理创新 " 等一系列 " 结合拳 ",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优化车辆分布 " 减淤增效 ",达到供需平衡,既满足市民骑行需求,也让单车停放更加 " 守规矩 "。
规范运营
共享单车 " 瘦身 " 至 30 万辆
在西藏路与杭州路交口,一辆辆共享单车整齐有序地停放着,不时有市民掏出手机,扫上一辆骑走。
" 以前这里停满了单车,早高峰时达到 300 多辆,车辆乱停放,堵得行人没法走。" 滨湖城管办督查中队队长管飞强说,如今这一现象得到了彻底改变,共享单车减少至约 70 辆,既满足了市民出行需求,又有效解决了交通乱象。
这一改变的重要原因是合肥对共享单车实施了 " 瘦身行动 "。
"2017 年,共享单车作为新事物出现在合肥街区,全市共享单车数量最多时曾超 85 万,市场严重饱和,超出市民的骑行需求,更导致车辆占道、乱堆放等问题突出。" 合肥市城管局考核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 年 3 月,合肥市交通局、公安交警、市城管局三部门携手,参照广州等先发城市经验,开展了全市共享单车运营招标工作,单车总量减少至 30 万辆,其中共享自行车 22.5 万辆,共享助力车 7.5 万辆。
以滨湖新区为例,起初该区域共享单车最大体量近 4 万辆,投放主体超过 5 家,整体运维调度力量跟不上,管理难度非常大。通过 " 瘦身 ",如今该区域市场总量控制在 2 万辆以内,数量少了将近一半。
该负责人介绍,根据招标结果,要求各共享单车企业制定详细的车辆召回、置换计划,车辆投放和置换工作,曾经无序增长的共享单车变得规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好地服务市民群众出行。
技术助力
推进 " 电子围栏 " 全区域运用
总量回归 " 理性 ",为精细化管理打下基础。
在绿洲东路与习友路交口有一处共享单车的 " 三色停车区 ",在蓝色、绿色、黄色彩线区内分别停放着不同品牌单车。与此同时,该停车区采用了 " 电子围栏 " 模式,骑行者需要定点还车,否则将无法终止租车计费,以技术手段规范共享单车停放。
" 除了对单车企业提出了技术升级要求,我们还配套出了一系列管理方案。" 蜀山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建立共享单车区域竞争包联机制,要求各单车公司通过增强运维力量、增添运维车辆、增加巡查频次等方式,多举措强化共享单车有序管理。
如今在合肥,共享单车 " 电子围栏 " 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大。
" 我们要求新投放的单车,必须配置具有智能通讯控制模块的智能锁,实现对单车定位查找的‘亚米级’精度。" 该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加强对地铁沿线、商业中心及主要交通干道等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整治,明确单车企业运维管理人员配备比,科学优化全市 8000 余个共享单车停放点设置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共享单车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以确保停放秩序井然、道路畅通。
管理创新
促进共享单车治理常态长效
" 银泰中心北门共享单车已清理好。"2 月 18 日下午 3 点多,庐阳区城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吴俊的手机微信里,不时地发出消息提示音。消息的来源,是一个名为 " 庐阳区共享单车管理 " 的微信群。
" 这是全区共享单车的管理群,群成员有各街道中队长、巡查执法队员,还有各公司的单车维保师傅。" 吴俊介绍,结合单车巡查管理微信群,目前庐阳区哈啰、美团、青桔 3 家单车全部实施 "0530" 管理机制,即城管队员巡查发现单车乱象时,各运维公司在接到案件时 5 分钟内响应、30 分钟内到指定地方进行清运,快速高效解决城市管理难题和市民用车问题。
共享单车的出现,给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新课题,合肥城管通过 " 创新作答 " 有效破解了诸多管理难题,不断在方便市民出行与维持市容秩序之间找到更多 " 平衡点 "。
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落实共享单车的常态化管理和考核,三个部门制定了《合肥市共享单车服务质量考核办法(试行)》,考核结果作为单车投放规模重要依据,倒逼共享单车企业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同时,市数字城管平台将共享单车停放秩序纳入案件采集,直接派单由共享单车企业处置并及时反馈,不断促进共享单车治理工作常态长效。
胡少殊 倪勇 肖倩 张前程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瑜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