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 · 河南商报记者 魏敏 / 文 宋若旻 / 图
少检查,少开药,住院看病,医生帮你管好账,这样的场景在河南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2 月 22 日,河南省医疗保障局官网发布了关于印发《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方案中指出,到 2023 年底,在省直、省辖市、示范区、省直管县 ( 市 ) 试点和病种分组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 DRG/DIP 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
DRG/DIP 改变的是医保对医院的支付规则,对参保患者来说,支付方式、报销比例都没有变化,却可以间接地影响患者的看病钱。
你可能没注意,就医检查正悄悄 " 瘦身 "
在河南省安阳市的一家医院里,王先生正在要求医生给老父亲做核磁共振检查。
医院安排三位专家联合会诊评估后告知王先生:病情不需要做这项检查,别花冤枉钱,有医保也不行。
近两年,和王先生有相似经历的病人越来越多。只是,大家不知道悄悄 " 瘦身 " 的检查和 DRG/DIP 支付改革有关。
" 患者在就医诊疗过程中,对 DRG/DIP 是无感的。" 安阳市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科科长赵常青介绍说,"DRG/DIP 改变的是医保对医院的支付规则,对参保患者来说,支付方式、报销比例都没有变化。但是,却可以间接地影响患者的看病钱。"
DRG/DIP 改革之前,医保付费是按项目付费,不管患者得了什么病,做一项检查、开一个药方、用一盒药品,一项一个费用,累加付费。
换言之,病人治疗项目越多,医院收入越多。
赵常青进一步解释,DRG/DIP 是 " 打包 " 付费,总额包干,针对病症的不同,确定总额,一种病一个统一价格,不管过程中做了多少次检查,用了多少药,费用不变。
双 "D" 时代这样影响医保支付
DRG/DIP 这两个 "D",是目前国际流行的医保付费模式。
其中,DRG 是指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
这是按照患者的患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等因素,把病人分入临床病症与资源消耗相似的诊断相关组,以组为单位打包确定医保支付标准。
DIP 指的是按病种分值付费。它是利用大数据将疾病按照 " 疾病诊断 + 治疗方式 " 组合作为付费单位,医保部门根据每年应支付的医保基金总额确定每个病种的付费标准。
这两种改革都是通过打包定价的方式,促进医疗机构转变运行机制,促使医疗服务提供方主动控制成本,为参保群众提供最适宜的住院治疗方案。
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分组计算规则。DRG 是把病人分入若干组,以组为单位打包确定医保支付标准 ;DIP 则是按照 " 疾病诊断 + 治疗方式 " 组合作为付费单位,根据每年应支付的医保基金总额确定每个病种的付费标准。
河南省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处四级调研员杨东科告诉记者,除安阳、开封、漯河、周口、驻马店、济源、鹿邑、兰考、上蔡 9 个城市试行 DRG 支付方式外,河南其他城市均试行的是 DIP 支付方式。
未来,实现 DRG/DIP 全省覆盖后,每个城市原则上将继续沿用现在试行的支付方式。
三年后,DRG/DIP 医保支付全省覆盖
进入双 "D" 时代,意味着传统的医保支付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
河南省医疗保障局《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指出:
到 2023 年底,河南在省直省辖市、示范区、省直管县 ( 市 ) 试点和病种分组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 DRG/DIP 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
到 2024 年底,全面完成以 DRG/DIP 为重点的支付方式改革任务。
河南省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处四级调研员杨东科告诉记者,河南通过 2021 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专项行动,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 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统筹地区全覆盖,病种全覆盖。
未来三年,要实现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全面覆盖,各统筹地区以两年为期,实现 DRG/DIP 付费医保基金支出占统筹区内住院医保基金支出达到 70%。并鼓励有条件的统筹地区提前实现全覆盖,鼓励超过 70% 的基金总额预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