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4 23:45:43 来源:新快报 编辑:方轶
■长荣竹艺,每天发往天南海北的富贵竹,让劳动者获得存在、幸福和成就。
新快报讯 雨水节气,万物萌动。江门台山海宴镇那陵村,借新春佳节连 " 休 " 数日的农田,被村民手里的农具唤醒。" 这马铃薯产量不含糊,一亩能收 6000 斤。" 黄升用手刨开松软的泥土,一串黄皮的马铃薯跃入视线,个个圆润饱满。
这是那陵村的冬种 " 试验田 ",由江门市农业农村局选派的驻海宴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黄升(驻那陵村第一书记),与村两委干部、村合作社开辟,意图让村民看到效益并效仿耕种,将闲置资源转换为可观收益。2021 年,那陵新增种植马铃薯面积超 500 亩,并形成 " 那陵‘ 1+2>3 ’模式 ",助推村集体经济年从 2019 年的 5000 多元,一跃突破 10 万元。
那陵只是江门市 2021 年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成效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在江门市农业农村局的统筹部署下,派驻镇帮扶工作队员 485 名全域全覆盖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他们以党建统揽全局,立足资源优势和村情实际,与心向更美好生活的村民一道,为乡村振兴踔厉奋发。
■ 2021 年,那陵新增种植马铃薯面积超 500 亩,并形成 " 那陵‘ 1+2>3 ’模式 "。
引进 " 北薯南下 " 增收
黄升是江门市农业农村局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主动发挥农业部门工作优势服务海宴镇和那陵村,是他开展工作的重要出发点。那陵村位于海宴镇北,下辖 9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4161 人,耕地面积 3201.66 亩,是海宴镇水稻、马铃薯、富贵竹的生产基地之一,养殖业主要以鸡、鹅、山羊为主。2019 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仅为 0.54 万元,是名副其实的经济薄弱村。
结合撂荒耕地整治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工作,那陵村在第一书记黄升带领下充分发挥党总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动村两委干部和村合作社成员率先在村内开展冬种项目,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 往年收了水稻,耕地就撂荒到来年开春。" 黄升说,去年 10 月 28 日,那陵村引进优良品种发展马铃薯种植,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在全村开辟 500 亩 " 北薯南种 " 基地,形成独具一格的 "1+2>3 模式 "。
"1 是村书记,2 是村两委和合作社成员。" 海宴镇政府农业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江磊泉笑着解释,这样的 "1+2" 框架,产生的效益却远大于 3," 解决荒地、村集体增收、农民增产增收、提升村民自信 ……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种植马铃薯不仅贯彻实施国家‘非粮化’政策,还可形成‘一村一品’初步模型,最大化利用土地创造效益。"
先行 " 小试牛刀 " 提气
接踵 " 秋收 " 行 " 冬种 ",春节前已 " 小试牛刀 " ——先期采收的数万斤马铃薯不仅丰盈了村集体经济,也在节前悄悄 " 垫高 " 村民的家庭收入。
" 节前收了 100 多亩,让村民体会一下特色种植的成果。" 黄升说,村里的 "1+2" 示范田面积不过百亩,而因 " 示范 " 被带动的村民,去年在 400 多亩本会撂荒的耕地里跟种马铃薯," 收成不错。第一年冬种,要有实实在在的收益激励他们。"
香甜软糯的那陵马铃薯不愁卖,百亩近 5 万斤靓土豆,几天内便销售一空。" 明年我们也要种,黄书记你要记得留薯种!" 没种马铃薯的村民期待来年,主动预约冬种。
" 破天荒第一次,春节前还有产出。" 黄升告诉记者," 北薯南下 " 的首战告捷,大大提振了村民的士气,为悉数盘活那陵闲置资源的思路奠定了群众思想基础," 包括常年撂荒和季节性撂荒,那陵村有上千亩荒地可用。" 他说,马铃薯的种植是那陵振兴的其中一项举措,过去一年,那陵村多措并举,通过发包现有资产、盘活闲置资源、集中连片流转土地和政府帮扶项目收益等方式,多点多面联动为那陵 " 造血 ",均取得可喜成效,"2 月下旬就采收剩余马铃薯,这是村集体经济和村民们的一笔结实收入。"
■三座正待验收的水泵房由社会资金投入建设,不日即可输送灌溉水至位置较高的农田。
激发内生动力 " 造血 "
冬种 " 试验田 " 并非振兴那陵的唯一示范——村口刚建成的小花园,洁白的围栏隔阻河堤,时刻警醒村民注意安全;绿植葱郁,提示守护生态环境,方有宜居家园;长荣竹艺,每天发往天南海北的富贵竹,让劳动者获得幸福和成就;三座正待验收的水泵房由社会资金投入建设,不日即可输送灌溉水至位置较高的农田,晶亮水流,是无言大爱 ……
黄升说,海宴现有 15 条经济薄弱村,那陵在 2021 年之前是薄弱之最,"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让他们自觉投入家园的建设,为那陵村的振兴添砖加瓦。"
从江门、台山到海宴,各级政府都结合实际制订和施行乡村振兴举措,聚焦强镇兴村,壮大集体经济。记者了解到,为推动协调发展,共同发展,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江门市聚焦巩固脱贫成果和城乡融合发展,解决村级经营性收入低的问题,通过发展物业经济、乡村产业、乡村旅游等 " 造血 " 项目实施精准帮扶政策,重点帮扶 222 个经济薄弱村。按工作要求,到 2022 年底,江门全市所有经济薄弱村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 10 万元。据统计,2021 年底已有 150 条薄弱村经济收营性收入达到 10 万元以上,超额完成年初下达 60% 的薄弱村经营性收入达 10 万元的目标任务。222 条薄弱村 2021 年平均经营性收入为 10.06 万元,比 2019 年(6.03 万元)增长 66.83%,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得到明显提升。
■那陵村口刚建成的小花园,洁白的围栏隔阻河堤,时刻警醒村民注意安全。
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
产业兴村强镇富民,是江门市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思路,那陵村的马铃薯,正在 " 一村一品 " 的特色农业道路上行进。记者了解到,江门市通过支持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流通园区等产业载体建设,扶持镇村优势现代农业产业与规模产业集群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因地制宜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立 " 产业园 + 新型经营主体 + 基地 + 城乡低收入人口 " 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快发展 " 跨区集群、一县一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推动乡村振兴。
其中台山市,以 " 农业特区 " 试点建设为契机,全力加快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大湾区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江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势产区产业园工程进度,探索 " 中央厨房 " 产业新业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统计显示,江门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 9 个;今年新增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1 个、省级以上 "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 专业镇 3 个、专业村 27 个,累计分别达到 3 个、7 个和 63 个。创建省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 3 个、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 2 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 12262 家(户),参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农户达 88 万户,覆盖率 70%。
/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