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镇山池村还计划利用好围龙屋等资源开发文旅项目。
完善防返贫监测信息平台建设、落实动态监测、做好分类帮扶、为脱贫户购买 " 市民保 "…… 转入乡村振兴时期,确保 9352 户原建档立卡脱贫户不返贫、对 260 户易返贫致贫监测户保持关注并及时帮扶,是河源市龙川县继续向前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在支持工作队队员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同时,龙川县委常委、副县长,深圳对口帮扶龙川县工作组(下称 " 工作组 ")组长张明明也提到," 激发出群众的内生动力,才能真正实现当地与深圳资源的连接,产业才可持续。" 工作组鼓励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深入群众,结合龙川县镇发展布局和实际资源,引进帮扶组团单位力量资源,谋划可持续、可壮大的优质产业。
着力激发内生动力 " 村村优 " 助力人才培育
" 干群合力共兴村 童叟凝心同致富 "" 立志重开幸福门 迎春再上振兴路 "……2022 年春节前,工作组与县乡村振兴局一道,开展了以 " 乡村振兴 "" 共同富裕 " 为主题的春联征集活动。" 这些春联主要是赠送给脱贫户、监测户的。" 热情展示已完成印制的春联时,张明明说,给群众送温暖送祝福的同时,他们也想以此宣传营造乡村振兴氛围。
■春节前,驻龙川县工作组与县乡村振兴局一道,开展以 " 乡村振兴 "" 共同富裕 " 为主题的春联征集活动,然后印制春联赠送给脱贫户、监测户。
地处粤北山区的龙川不仅是千年古县,也是总人口超过 100 万人的人口大县,防止返贫的压力不可谓不大。而转入乡村振兴,除了守住脱贫成果,产业振兴也是重中之重。工作组觉得,发展产业的关键因素在人," 最重要得先激发出群众的内生动力 "。
借助走访宣传、送春联等方式营造激励氛围外,工作组提到,龙川县还启动了 " 村村优 " 工程,针对各村村干部以及有干事创业激情的乡村青年进行培养。与此同时,他们通过该工程吸引乡贤回乡发展,壮大乡村人才。" 走访调研结束后,各驻镇工作队也正在推进镇域规划编制工作。" 张明明说,各驻镇工作队也结合龙川县的实际发展定位和战略布局进行产业发展谋划。
加强动态监测 落实各类帮扶
" 之前医疗费用报销了四五万元,镇里帮忙申请了低保,现在自己在家里也搞些种养。" 坐在岩镇平越村家中的沙发上,刘火海说起自己回家后的日常,投入农业生产之外,照料父亲是他最重要的事情。刘火海原在外务工,2021 年,父亲中风住院,母亲又年迈,他便回到家中照料起父亲的生活起居。原本生活稍见起色的一家,又因此面临返贫风险。
■岩镇党委政府代表到刘火海 ( 右二 ) 家走访调研。
岩镇迅速关注到了刘火海家的情况,走访核实刘家的困境后,便及时落实刘火海一家的低保政策,并帮助其申请医疗报销和医疗救助,解决了刘火海家的医疗费用支出问题。岩镇党委副书记叶荣茂提到,岩镇目前共有 33 户防止返贫监测户,通过分类帮扶,全都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基本生活得以保障。
除了政策兜底外,岩镇各村的光伏产业分红也给当地相对困难群众带来实惠。实际上,产业帮扶也是龙川县防止出现大规模返贫的重要方式,除却产业项目分红,与之关联的就业帮扶、消费帮扶等稳固衔接也极大助力了脱贫的稳定。而落实帮扶的前提离不开发现需要帮扶的对象。
深圳驻老隆镇工作队在进驻后的走访摸排中,了解到官坑村监测对象廖富旺的大女儿廖海燕,为了护理遭遇车祸导致一级肢体残疾的父亲而放弃学业。通过多次谈心交流,得知廖海燕本人学习意愿强烈。经过多番研究协调,除了落实廖家一家五口人的兜底保障外,工作队主动提出对廖海燕教育帮扶,帮助其在龙川开放大学继续深造。
无独有偶,家在岩镇东方村的刘富家中也仅他一个劳动力,母亲年迈,4 个孩子又都还在上学。岩镇镇政府也对其落实了教育资助政策,减轻其家庭压力,考虑到刘富能开货车,开展公共项目建设时也优先联系他拉货。
发挥特色示范村带动作用 以点带面兴农文旅
■驻老隆镇工作队除了抓好基础设施提升,更以产业落地作为重要抓手。
顺着山势行驶,穿越山林禾木,醒目的 " 山池村 " 村标配合精巧的候车亭映入眼帘,随着道路拐弯,便看到山池村的文化广场。" 这是我们县里最大的村级广场 ",叶荣茂说着,不远处的篮球场上三五成群的青少年运球跑动,在阳光下恣意挥洒汗水。球场旁的牌坊庄重肃立,隔着留下秸秆的稻田,村居民屋沿山而建,被平整干净的硬底道路串联。
岩镇乡村振兴办主任王婷说,近年来,山池村不仅率先完成了道路拓宽硬化、" 四小园 " 打造,雨污分流、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也实现了升级改造,村民还共同出资修建了文体广场附属设施。在山池村的民俗博物馆里,乌木雕塑、瓶壶文物、农耕用具等记载着山池村历史的物件被分区陈列,静静讲述着这个古村落的历史。民俗博物馆旁,原来的废弃石场痕迹正在被人造瀑布取代,叶荣茂说,他们想以山池村为 " 爆点 ",挖掘该村围龙屋等文化底蕴发展文旅,进而带动周边发展。
发挥特色村、示范村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兴农文旅,也是深圳驻老隆镇工作队的思路之一。
在江边村口,临江道路正在热闹施工,一侧的江面辽阔平静,再过不久,9 公里长的沿江大道便将竣工,实现江边、浮石、板塘这 3 个河岸村庄的资源串联。从江边村驶入板塘村,道路两旁的村舍外立面实现美化,房前屋后 " 四小园 " 精巧雅致,贯穿村子的河道留着刚疏浚过的痕迹,石雕栏杆崭新坚固。工作队提到,目前板塘村的 " 一河两岸 " 绿化已经完成七成。
这是老隆镇规划建设 " 一带一路 " 中的沿江风貌带," 以江边村等重点村打造成省级示范村,以点带面推动 14 个村基础设施的整体提升 "。驻老隆镇工作队队长马江林说。同时,老隆镇也计划以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等元素为连接,整合提升红色村村居环境,打造出一条红色文化旅游路线。
■老隆镇消费帮扶服务中心展出各类当地特色农副产品。
除了抓好基础设施提升,工作队更以产业落地作为重要抓手。" 借助科技特派员团队的力量,我们初步确定了香水柠檬种植、种草养鹅等特色产业项目 "。
莲南村村后的大片山地初步开出了行车进山道路,黄泥土路旁,洼坑池塘一个接一个跃然眼前。村支书邹锐说,这片山林间耕地零星破碎,原已撂荒多年,赶上复工复种和乡村振兴的机遇,村里乡贤便流转下这一二百亩的山林,准备发展立体农业。" 上面林地可以种植香水柠檬,下面洼地又是种草养鹅的好去处。" 马江林说,这里将率先成为这两个产业项目的落地试点。
此外,老隆镇与广东金三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老隆镇消费帮扶服务中心也将正式营业,除了对老隆农户生产的初级农产品进行收购外,营收还将为脱贫户带来分红。" 我们正在谋划成立一家食品贸易公司,生产辣椒酱、老隆手信等,以就地加工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带动农作物种植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老隆镇党委副书记邓小琴说。
采写:新快报记者 农艳芳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