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田间万象新,春风荡漾耕作忙。眼下,肥城市各地抢抓农时,全力组织春季农业生产,逐渐拉开春耕春种的帷幕。
桃树 " 住 " 进新房子
肥城有 10 万亩肥桃,迄今已有 1100 多年栽培历史,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肥城就被农业部命名为 " 中国佛桃之乡 ",为更好地发展佛桃产业,仪阳街道刘台村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佛桃温室大棚种植。
" 我们将充分利用时间差、季节差,利用大棚良好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因地制宜种植效益好、见效快的佛桃,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刘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学军介绍说。
" 桃树不耐冻,给桃树扣棚也是为了防止‘倒春寒’,创造一个适宜于桃树生长的环境,延长果实的供应期。" 正在忙着给桃树施肥的桃农李恒远说。
" 现在我们村种植了 3000 多亩桃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种桃。" 刘学军说,肥桃的发展带动了桃木工艺、餐饮、旅游及传统桃文化等产业的发展,刘台村的肥桃和桃花也形成了互相促进、互相支撑的良性循环模式。
自从 2002 年第一届桃花节在刘台村举办开始,如今,已经成功举办 19 届。肥城十万亩桃花园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有 " 世界最大桃园 " 的美称。而刘台村的桃花园风景区,既是山东省自驾游示范点,也成为全国一流的桃花观赏景区。
" 躺 " 在床上育好苗
时值初春,位于肥城经济开发区的山东方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座座百米长的大棚内,满棚的绿色惹眼醉,前来看苗的客户络绎不绝。春意盎然的大棚内,一个个小巧的育苗穴盘整齐地摆放在可移动苗床上,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正在运行,各类种苗生长旺盛,放眼望去绿油油一片铺展开来。
" 这个苗场主要为当地出口企业生产基地代育西蓝花、有机花、辣椒、茄子等种苗,现在昼夜温差大,在技术方面要求较高,咱们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专家经常来基地指导,给予技术帮助,使咱基地上育出好苗子。" 山东方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说。
据陈伟介绍,山东方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从事设施农业为主,流转土地 760 余亩,建设钢构式温室大棚 37 座,智能温室大棚 1 座,100 余亩,水肥一体化设施 7 套,拥有全自动育苗设施,年育苗 3000 万株以上。先进的标准化种苗培育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也提升了农民的收入。
土豆播种用铁 " 牛 "
在王庄镇闫屯村宽旷肥沃的农田上,一台台拖拉机正忙着耕耘土地,开沟机加足马力在土地上留下一道道种植沟渠,机器的轰鸣声响彻整片种植基地。菜农们利用各式农业机械进行马铃薯播种,开沟、起拢、栽种、覆膜一次性完成。
" 我们按照农技人员的要求,进行清理沟渠、平整土地、施底肥、埋种薯、铺膜、覆膜,上一年种了 20 亩地,一亩地纯收入达到两三千块钱。今年又扩展了十几亩,预计明年收入达到八万元左右。" 闫屯村土豆种植户鲍庆涛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肥城有 10 万亩 " 两菜一粮 "(土豆、玉米、白菜),为确保春耕生产不误农时,肥城市镇两级及时安排农业技术人员入村指导生产,确保增加马铃薯产量,有效提高农民收入。
作为肥城 " 两菜一粮 " 发源地,近年来,王庄镇逐渐向蔬菜专业镇转型,马铃薯、大白菜、黄瓜、西红柿、葡萄等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王庄土豆 " 等9个品牌获得农产品地理标识登记,多种农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据了解,今年王庄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近 4 万亩,预计在4月上旬陆续上市,总产量可达 13 万吨,总产值 3.9 亿元。
据了解,预计今年春季农业生产期间,肥城市上阵各类农机具 4500 余台(套),机耕面积 35 万亩,机械化植保面积 10.6 万亩,机械化节水喷灌面积 6 万亩,机播马铃薯 13.8 万亩。
【泰安日报社 ·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王玉 通讯员 纪宗玉 颜慧智 孙梦涵 编辑 朱冰 审核 聂艳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