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26 日,甘肃省公安厅发布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提醒广大市民防范冒充购物客服、虚假服务、网络婚恋交友等类诈骗。陌生网友假借谈恋爱之名,从国外给受害人邮寄快递,然后在过程中以通关费、保险金、物流金等借口诈骗受害人财产。网络交友需谨慎,一旦被骗,请拨打 96110 报警。
冒充购物客服类诈骗
近日,兰州市 T 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 " 某猫 " 客服的电话,对方称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给 T 先生开通了 VIP 身份,如果不及时取消每年会定期扣除 6000 元手续费。之后对方帮 T 先生转接到自称是 " 中国某某银行客服 " 的电话,在对方准确无误说出 T 先生支某宝绑定的银行卡尾号后,T 先生便相信了对方。对方以 " 测试银行账户状态 " 为由,要求 T 先生向指定的支某宝账号转了两笔账,紧接着对方添加 T 先生微信进行语音通话,以 " 测试第三方授信账户 " 为由要求继续转账,共计转账约 20 万元。
省反诈中心提示:只有时刻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轻信陌生来电给陌生人转账,才能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如遇电信诈骗,可拨打 96110 报警。
冒充购物客服类诈骗
2 月 16 日,兰州市 L 女士接到一自称是 " 某音 " 客服来电,对方称 L 女士购买的鱼肝油化学成分超标,工商局要求召回,现给 L 女士退款理赔 300 元。随后对方在电话中指导 L 女士在下载 " 某会议 "APP,下载完成后,对方让 L 女士打开屏幕共享,在屏幕共享过程中对方先后让 L 女士打开自己的支某宝、手机银行等软件,对方让 L 女士进入转账功能,L 女士觉得不对劲遂挂断了对方电话并关闭共享功能。紧接着对方再次打来电话并威胁 L 女士,如果不配合对方操作后期会影响 L 女士子女征信情况,出行及上学都会被限制,L 女士听后害怕耽误孩子前程,便听从对方的操作给指定账户进行转账,后对方失联,L 女士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一些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或政府机构威胁受害人如果不配合对方工作会影响子女升学,考公等行为,一些受害人因对方颇具威胁的言语,最终钱财上遭受了损失。如果接到类似电话,可立即拨打 96110 报警咨询。
虚假服务类诈骗
2 月 22 日,兰州市 T 女士想要修改微信账号名,便在浏览器搜索微信客服电话,T 女士在网页搜到虚假客服电话并拨通后,双方添加微信好友后对方向 T 女士拨通语音,该客服称 T 女士先需绑定一张常用的银行卡,T 女士绑定后该客服要求对手机银行 APP 页面进行截屏,并要求 T 女士给其转账一元,T 女士给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后,对方让 T 女士重新操作一遍,并在页面内输入了 33200 这个数,随后 T 女士收到一个验证码,该客服让 T 女士告诉其验证码后,T 女士紧接着收到了银行卡被扣款 3 万元多的短信,T 女士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如果对某程序有业务操作等需求,请认准并联系正规客服,不要在网页自行搜索某 APP 客服的电话。凡是对方要求进行转账、屏幕共享、索要银行卡验证码的一律都是骗子,如有疑问可拨打 96110 进行咨询。
网络婚恋交友类诈骗
日前,兰州市 V 女士在聊天软件上收到一条好友信息,该男子追求 V 女士,并在这天告诉 V 女士他寄了一个快递,让 V 女士好好过年,V 女士查快递信息后显示该快递在境外运输中。几天后,V 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某地海关的电话,称 V 女士的快递已经到达北京,现需要交纳 16000 元的进口许可证费,V 女士给对方转账后,第二天对方再次打来电话告诉 V 女士扫描其快递后发现里面有大量黄金、钻石、美元等物品,价值约 50 万美元,由于涉及金额较大,V 女士需缴纳 16 万元入关费,V 女士再次转账后对方便给 V 女士发来了快递装车的照片,并告诉 V 女士贵重物品需按比例缴纳保险费,并承诺收货后会退还,V 女士便又按对方要求转账 20 万余元。在 V 女士焦急等待快递的时候,社区民警电话告知 V 女士可能遇上电信诈骗了,V 女士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省反诈中心提示:天上不会掉馅饼,此类案例大多都是陌生网友假借谈恋爱之名,从国外给受害人邮寄快递,然后在过程中以通关费、保险金、物流金等借口诈骗受害人财产。网络交友需谨慎,一旦被骗,请拨打 96110 报警。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伊晓明
责任编辑丨张亚君
值班主任丨韩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