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关于泰安市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2 年计划草案审查结果的报告
(2022 年 2 月 26 日泰安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本次大会审查了市政府提交的《关于泰安市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2 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及 2022 年计划草案。会前,市十七届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进行了初步审查。大会期间,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在听取各代表团意见基础上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进行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关于 2021 年计划执行情况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2021 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 " 六稳 "" 六保 " 工作,全市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营商环境显著改善,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改革开放活力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建设、民生事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市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 2021 年计划及会议决议得到较好执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值得充分肯定。
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全市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国外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压力。我市经济总量偏小,部分经济指标增速相对较缓,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实体经济面临较多困难,部分企业新旧动能转换步伐较慢,经济稳增长基础不够牢固。体制机制改革、部门间协调配合、政策保障水平能力、监管服务与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营商环境仍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对此,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加大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 2022 年计划草案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市政府提出的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与全省计划和我市 " 十四五 " 规划相衔接,充分考虑了我市面临的形势和复杂因素,符合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符合市委要求,既有加快发展预期,又适当留有余地,指导思想明确,主要目标和工作安排总体可行。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建议本次会议批准市政府提出的《关于泰安市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2 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三、关于做好 2022 年计划执行工作的建议
为确保圆满完成 2022 年目标任务,推动各项工作 " 位次前移、争创一流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塑造全市经济发展新优势。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加大基础科学技术研究,紧盯科技前沿狠抓项目谋划,以产业链为纽带,做强优势产业,做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集聚效应。要加快培育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主导型企业,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走 " 专精特新 " 发展道路。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重大战略机遇,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统筹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成长,推动构筑竞争新优势。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加大政策支持的精准性,确保政策落地见效。要以 " 泰好办 " 政务服务品牌为抓手,进一步深化 " 放管服 " 改革,切实抓好优化营商环境 " 头号工程 ",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深入实施黄河战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抢抓国家黄河战略机遇,落实黄河战略实施决定和实施规划,突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泰山区域生态功能提升、大汶河流域生态修复、东平湖区域生态治理工作,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高环境治理水平。严把 " 两高 " 项目准入关口,推进清洁生产和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三)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消费升级。以建设泰山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为契机,深入挖掘泰山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使泰山文化更加发扬光大。准确把握旅游市场发展态势,盘活用好优质旅游资源,不断开发精品旅游产品,促进泰安旅游市场复苏振兴。要大力推动 " 文旅 +" 协同发展模式,不断创造文旅消费的新亮点、新高地,带动文旅、医养、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
(四)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夯实高质量发展空间基础。要着眼长远目标优化城市布局,高水平规划建设东部新城,深入推进济泰同城化,积极打造 " 科创大走廊 ",促进产业与城市深度融合发展。抢抓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机遇,加快综合立体交通网、现代物流网、能源保障网等方面建设,提高城乡基础设施保障水平。要下功夫提高建成区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巩固拓展城市建设成果。
(五)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坚决守牢耕地红线,切实抓好种子、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补齐人才、科技、设施、营销等短板,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农民增收农村增效。细致做好农村改革各项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泰安篇章。
(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人民至上原则,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把解决各类人群就业特别是困难群体就业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强化人才工程,改变人口净流出局面。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坚决做好安全生产、金融风险、社会稳定等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守牢底线,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