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开幕的残奥会不仅鼓励残疾人从体育中感受快乐,更能唤起全社会对残疾群体的关爱。去年 6 月,包河区在全省首创了为自闭症孩子和家长设置的 " 专职心理疏导员 "。半年过去了,记者经探访了解到,经过专业心理辅导,15 组家庭变化显著,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家庭得到专业心理辅导介入。
小 " 海豚 " 疗愈孩子的孤独渴望
2 月 28 日上午,位于包河区方兴社区服务中心 10 楼 " 海豚屋 " 内,一曲自然舒缓的音乐声让孩子们在屋内自由欢快地玩耍。活动中,孩子们与 " 海豚 " 亲密接触,在一定程度上疗愈了内心。
据介绍,这间 " 海豚屋 " 是综合了海豚发出的具有促进功能的信号与多媒体数字投影、灯光组成的视听觉整合训练系统,对自闭症、脑瘫、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有一定的辅助康复作用,让孩子在听、视、抚触过程中得以舒缓情绪,放松理疗。
记者了解到,在专业社会组织、合肥市包河区霁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支持下,方兴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建成全省首家 " 海豚屋 "。
" 为自闭症的孩子开展康复治疗是个系统工程,设置‘海豚屋’只是心理辅导的一部分。" 霁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项目主管刘夏艳告诉记者,中心还精心打造了心理咨询室、宣泄室、测评室等功能区,配备了情绪手环、认知能力训练与脑电分析系统、音乐放松减压舱、心理沙盘等设备,为的就是给孩子和他们的爸爸妈妈提供智能化心理服务。
治疗孩子,首先要为家长 " 疗伤 "
" 了解我们这一行都知道,治疗自闭症孩子越早介入越好,但不少家长却因为不愿面对这样的事实而耽误了治疗。" 在刘夏艳看来,治疗孩子首先要为家长 " 疗伤 ",让家长放下包袱、主动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顾女士在合肥市滨湖新区某银行工作,数年前,她的孩子晓彤(化名)被查出自闭症,尽管经过积极的康复治疗,但面对孩子的情况,原本开朗外向的顾女士如今却整日以泪洗面。
为此,该中心的心理辅导老师从多方面对顾女士等家长们进行心理干预和适时引导。
" 刚开始,我们的家长们都有一个公共的特点,就是迷茫、无助和焦虑。" 刘夏艳表示,针对这种情况,只要孩子们上课,中心就将家长们集中起来,进行线下心理团辅与支持活动,通过相互交流,大家释放内心情绪;此外,中心还通过线上社群进行互动打卡,让家长们参与孩子们的治疗。
通过半年的心理辅导,家长们渐渐从原先悲观、迷茫的情绪中走出,主动参与并带动身边其他家庭成员一起,配合特教老师的治疗方案,让孩子的成长显而易见。
" 瞧,我的晓彤现在话变多了、动手能力也强了,真好!" 看着女儿一天天的成长、一天天的变化,顾女士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让专业的心理辅导走入更多领域
从 2021 年 6 月开始,包河区开展了 " 心守护 星希望 " 心理健康项目,将 15 组 3-8 岁的自闭症儿童家庭纳入试点,这些自闭症孩子在进行康复的同时,家长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接受心理疏导,进行互动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 通过这半年的试点运行,15 组自闭症儿童家长经过心理疏导和干预,取得了明显的变化。" 包河区残联副理事长王庆杰告诉记者,传统心理健康服务是仅仅个人层面接受辅导与治疗,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则是通过科学运用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学科的方法和理论全面开展社会心理服务。
据介绍,他们将在已取得经验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服务,加大家长课堂,并吸纳 20-25 组家庭,让更多的自闭症孩子家长参与进来。同时该项目将会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 记者 王峰 文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