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开年大剧《人世间》已于 3 月 1 日在央视一套收官,目前该剧继续在央视八套以及江苏卫视二轮播出。从新春播出至今,数据显示,该剧平均收视率创央视一套黄金时间近五年来新高,CSM 全国网平均收视率、单集最高收视份额创央视一套电视剧近三年新高,成为国民度颇高的现象级电视剧。
不少观众称赞,《人世间》以无处不在的细节真实,为故事的艺术真实铺就了底色。近日,总导演兼制片人李路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人世间》三年孵化、创作台前幕后的故事,更直言," 这个戏就是拿平淡生活和细节堆积起来的,这是最难的一种拍法。"
关键词:原著小说 vs 电视剧
" 我和梁晓声都是一样的人,都想对’人世间’有所表述 "
电视剧《人世间》根据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改编,以居住在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户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视角来展开,从 1969 年周家子女上山下乡为故事起点,逐步展开了共和国 50 年发展演进的宏伟画卷,其中涉及了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恢复高考、知青返城、改革开放、反腐倡廉等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节点和事件。
该剧导演李路曾操刀过家庭情感剧《老大的幸福》、谍战剧《天衣无缝》、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等主旋律佳作。李路说,自己一直想拍一部 " 伟大的 " 作品,而梁晓声的小说《人世间》符合他的想法," ‘人世间’这三个字就非常有价值,厚重,敢叫这个名字,内核要承载得起。同时,小说里人物的纵深向、对人物百态的描摹,确实是近些年来少有的,也是我们一直寻找的。" 随后,李路与原著作者梁晓声见面,两人一拍即合," 他所想的是希望国家好,百姓好。我们是一样的人,都想对’人世间’有所表述。而且他没有太多干涉我们拍摄,期间他也只是来了几次。"
至于原著小说与电视剧相比,有何异同?李路说,肯定要尊重原著,原著人物、情节优质的,都会放到剧里面。当然也是有所取舍的,也有跳脱出原著小说的一些东西," 剧本直到关机的前一个月才完成,反复修改,白天拍摄,晚上还要去围读剧本。原著时间线写到 2008 年,电视剧写到 2016 年,小说后面有些人物是没有的,是我们延伸出来的。"
李路认为,文学就是文学,剧就是剧。从文学到电视剧,这需要对这段生活有所了解的优秀编剧,有所删减、补充。而著名编剧王海鸰便是担此大任者,从小说的提炼上,人物的规划上,进行到文字处理的,过程很艰辛,有很多碰撞,而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李路透露,在看到王海鸰写的前十几集的剧本的时候,自己从晚上看到天亮,多次流泪," 甚至有一场戏,欲罢不能地哭。于是我就给王海鸰老师发了一个长篇微信。据说,王海鸰老师创作累了,一旦跟我发生意见不一致了,就拿出来读一读,以此作为鼓励她继续写下去。"
关键词:细节堆积
" 连脚下的’黑土’,也借了几十卡车的量 "
从目前外界对《人世间》的反响来看,该剧放弃了传奇性,以身边人的视角来描写普通人的平凡生活,让不少观众都颇有代入感。在李路看来,《人世间》跟他之前的作品相比较,有很多共通点,诸如人物多且个性鲜明。但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人民的名义》等作品有强情节、有悬念、有大热话题吸引观众,而《人世间》是非常平实的叙事,讲的是生活的点滴,要把它拍好需要靠大量的细节,需要温暖的主体、底色,以及每一句台词每一帧画面的优美来锁住观众的。毋庸置疑," 细节堆积 " 是最难的拍摄,因为避免平淡和清汤寡水是最重要的," 哪有那么多细节滚烫鲜活?恰恰从《人世间》的剧本里,从梁晓声老师到我本人,贡献出大量生活细节。我们对改革开放的认知,很多所思所想所见,贡献到剧情里。节奏也是言之有物,集集有事,避免平淡。"
《人世间》在东北取景拍摄,虽然是南京人,但是李路的少年和青春都是在东北黑土地成长和接受教育,所以对东北的习俗、生活都记得非常清晰," 所有的创作都是有感而发的。比如剧中的食物,’酸菜’是贯穿全剧的一个菜,因为那个时候肉都是最金贵的。这些细节做好、做到位是应该的,这是我们生活经历的一部分。" 李路更笑言,这里面也夹带了一些 " 私货 "," 我儿时玩的一些地方,地标建筑,都是非常漂亮的,吉林大学,东北地质大学、有轨电车、滑冰,绝对都是符合剧情加分的,这些东西都是我熟悉的,这样的话拍摄起来会有些便利。"
李路还透露,为了还原原著小说中的 " 光子片 ",剧组在长春的农博园和会展中心用了几万平米来呈现。同时,服装道具有一万多平米的棚装;灯光线用了七万五千米;连脚下铺的这些 " 黑土 ",也借了几十卡车的量。更多细节,诸如演员身后的挂历,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尚的产物。包括家具、用具,电风扇的价格,收音机的款式,一点都不能错;墙皮做了脱落感风霜感,报纸也要把它做成烟熏过," 我们道具库有一万多平方米。道具来回换,因为我们不是按照时间来拍的,是按照场次来拍的,一会儿导进来一会儿导出去,很麻烦。"
关键词:拍摄难度
" 涉及一百多个活生生的人,挑战是很大的 "
拍摄这么一部横跨 50 年发展的 " 中国故事 ",难度自然是相当大的。首先是梁晓声原著小说的盛名带来的压力。还有李路本人也从来没操刀过跨越过这么长时间的题材,还要表现时代大群像,涉及一百多个活生生的人,挑战是很大的," 这个戏不太像《人民的名义》这种剧写一年的事情。《人世间》跨度时间很长,我之前也没有拍过跨度很长时间的戏。五十年,从 1969 年到 2016 年,这么长时间的跨度,同样一间房,要有很多套家具、陈设;人物要有很多套妆容,60 年代的妆容一直到本世纪的妆容。这个从技术角度来讲,需要花大量时间设计、谋划。演员也是非常多,一百多有名有姓的演员。"
而在《人世间》开拍一个月之后,另一个 " 挑战 " 来了,就是在该剧开拍才一个月,迪士尼就购买了非中国区的播映权。李路说,这就意味着《人世间》从国际视野、国际表述角度更好地把握拍摄这一关," 每一句台词每一个每一帧画面要有国际视野,对于我们中国的这五十年的变迁,中国的巨变,社会的巨变,人的变化。西方世界怎么看?国外怎么看?这个讲的是文化输出的问题。我们讲述的故事要平实和真实,你如果是想去教化谁,起到的是反面效果。你的故事讲得生动,有毛茸茸的生活质感,才能贴近人心。全世界的爱恨情仇都是一样的,这是我们要追求的真实性。"
关键词:选角
" 合适最重要,不需要撑着去演 "
一台好戏,少不了好演员的演绎。《人世间》的演员,从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四大主演,到丁勇岱、成泰燊、萨日娜等重要角色,甚至是戏份不多的小角色,基本都没有拉垮。谈及该剧的选角,李路透露,最重要的标尺就是 " 合适 "," 我们不是一个流量戏,不需要从流量去考虑。合适最重要,不需要撑着去演。当然演员众多,大的演员合适,小的演员也要合适,都合适就非常难得。" 为了找到最合适的角色,在剧集开拍前一年,李路专门去上海邀约小宋佳,而雷佳音则是通过找他上戏的班主任," 四大主演之前我都不熟悉,通过这一次合作,大家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四位主演的表现,李路是非常满意的。在他看来,周秉昆与雷佳音的重合度非常高," 从形象到气质,雷佳音让人觉得人畜无害,他身上既有朴实的东西,又有一种人性的闪光,两者集合到一起。" 对于大哥辛柏青的演绎,李路也给打满分十分。女主角方面,李路一直认为她有演周蓉的潜质," 她和角色很契合。" 另外让人意外的是殷桃的颠覆性演绎,李路赞不绝口," 殷桃很多年前就把电视剧的奖项拿完了,她是一个很认真的演员,剧本上密密麻麻的创作手记。她想演郑娟,作为一个重庆姑娘,演一个东北女孩,这个突破还是挺大的。现在来看,完成度还是很好的。"
此外, 剧集播出后,小演员韩昊霖演技也备受观众赞许,剧中他出演郑娟的弟弟,他自幼因为眼疾,就不能看到外边精彩的世界,家庭也比较贫困,在母亲去世之后,光明一直都跟着姐姐郑娟生活。李路表示,韩昊霖演的这个孩子是非常懂事的小大人,身上承载着很多包袱,哭戏演得真实揪心," 他是首屈一指的小演员,戏很稳,这个孩子未来会很有出息,天生会演戏。" 而最让导演李路最有感触的角色,是孙小宁(方悦乔饰)这个人物," 以点带面,孙小宁代表了那个时代中的很多人。虽然戏不多,寥寥数笔,这年轻演员没有什么表演痕迹,看到她,会让人想到八九十年代那些变化。就是改革大潮之中,计划经济走到了市场经济,’钱’在社会当中扮演了一个的重要角色。"
许多观众也发现,资深戏骨陈道明为《人世间》配音旁白 , 细腻而深情地解读这段恢弘而温暖的百姓生活史诗。李路说,由于是好朋友,请起来不难," 他的声音比较有特质,比较干净,比较有韵味,能够跳出时代的印记。" 问及李路跟剧里哪个角色最像?他笑说,拍摄的时候大家觉得他像蔡晓光,不过他直言自己不是蔡晓光,因为他本人的成长更为野蛮一点," 蔡晓光后来成了导演嘛,要风得风。但是我其实不是那样,我小时候非常苦的。"
关键词:如何吸引年轻受众
" 只要拍得够诚恳,够好看,优秀的内容是可以打破年龄界限 "
不同的人看《人世间》,都多多少少能从中找到共鸣的地方,诸如人物、友情、爱情、婚姻等方方面面。李路表示,这个戏在中国传统文化上,下了很大功夫和笔墨。比如 " 仁义礼智信 " 五条街道,比如主演的名字,都是有寓意的," 要让中国的传统美德在润物细无声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观众。"
作为该剧主角,周家三兄妹的人生走向无疑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部分观众认为,周家三兄妹的人生历程,各自分别代表了事业、爱情和家庭。李路则认为,其实三兄妹并没有这样的侧重," 我们是想通过周家三兄妹,如何在同样的价值取向下,走出不同的人生,从而折射出中国的巨变。那个时候,无论是爱情、工作还是为人,就两个字’纯粹’。向阳而生,随心而去,都是这个过程。" 比如周秉义、周秉昆两兄弟婚姻,同样展现了那个时代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 秉义和秉坤都是中国典型好男儿的代表,一个是干部圈层的,一个是从工人一路走来进入文联作协,有相似的东西又有不同的。" 又比如六小君子的友情," 在上个世纪七八九十年代,人的情感相对简单一些,我们这部戏和韩剧《请回答 1988》有同样的功效,因为孩子多,物质贫乏,食物少,朋友和邻里的关系相对比较简单,没有像物质丰富之后衡量尺码变化之后的所左右,所以六小君子这种关系在当时是很普遍的,叫把兄弟,很普遍,很纯粹。互相主要是在精神上、情感上相互扶持相互支持。"
外界对《人世间》的反响,也在李路的预期范围之内," 我很高兴 90 后、00 后能真正的喜欢,去看看他们的父辈、爷爷辈是怎么样生活。" 对于屡次被问及的 " 如何吸引年轻受众 "?李路说,其实这个戏开拍之前,也会跟自己的孩子聊一聊,吸收一些年轻人的思想。他认为,只要拍得够诚恳,够好看,年轻人或者任何一个年龄层的观众都会喜欢的,优秀的内容是可以打破年龄界限的," 不要低估任何一代年轻人,哪一代都跨不掉。我们只要提供好的真实的、温暖的、真实有品质的故事,没有傻观众。"
采访中,李路更透露自己多年来创作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作品的秘诀,那就是,对时代有紧密的思考,观众的接受一定是 " 这个剧要生逢其时 "。他认为,如果不关注社会不关注时政,不关注观众的所思所想,就不会和观众产生共振,就不会爆," 但题材无好坏,每一个题材都可能勾起观众的神经。简单的说要做个观察家,复杂的说是思想家。"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燕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