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2022-03-03
山城有井 市井有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井,今天跟我们的距离是越来越远了。但在历史的长河里,井和人的关系如此密切,人们对井是如此依赖,以致 " 背井离乡 " 成了古人认为的人生最痛苦的遭遇之一。

井的最早出现难以考证,但有关井的传说在远古的神话里就已经出现了。《淮南子》就有 " 伯益作井 " 的故事,说有一个叫伯益的能人,为了找水,在地上开孔凿穴,引出了地下水(" 凿地而求水 "),人间从此有了井。井的出现,扩大了人的活动范围,改善了人们的生存条件,并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旅途,这正是 " 祖先酿的酒,你也喝他也喝我也喝 ……"

贵阳有多条清澈的河流或穿城而过,或蜿蜒环绕,即便这样,井也依然是贵阳人离不开的基础设施。贵阳城的东西南北中都有井:黑羊井、野猫井、黄家井、三元井、四方井、太乙井、珠巢井、月亮井等等,有人统计,贵阳城仅 " 有名有姓 " 的井,就有七八十眼,城外的井就更多了。这里顺便说一句," 眼 " 是贵阳人给井的量词,北方人关于井的量词是 " 口 "。" 眼 " 也好 " 口 " 也好,都是人五官上的重要器官,也说明了井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井在贵阳人生活中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致一些街巷就直接以井称之(这或许也证明是先有了井,再有了街巷),如双井巷、皂井巷、龙井巷、金井街、沙井街巷等。虽然很多以井命名的地名已经易名,但还是有一些一直被叫到现在,如薛家井、黄家井、龙井巷等;有的井名还在,可地点却变了,如民国以前的皂角井位于今天小十字附近,而今天的皂角井则是花溪大道中段。

井给予人的不仅仅是生活和生产用水。因为有井,便聚拢了人,人来人往就自然有了人气,井旁便成了人们居住、交流的地方。久而久之,小商小贩挑着葱葱蒜蒜来了,卖艺杂耍带着刀枪棍棒来了,游医郎中携着草药或祖传秘方来了 …… 井口四周的道路多起来了,房屋多了起来,酒楼茶肆比肩,商铺客栈接踵,人气更加日甚一日,终于成了熙来攘往处。想来日后的 " 市井 ",最早就应该是在这井口边孕育的。已知的贵阳城最古老的井当属大十字附近的黑羊井,其历史可一直追溯至宋初,而大十字之所以能够成为繁华之地,黑羊井或许是一个重要的 " 诱因 "(前文已叙,黑羊井毁于日本军机狂轰滥炸)。

人们崇尚井,爱护井,与井和谐相处,这井便也沾上了文化气,众多的井或被题上诗词楹联,或被附会上某些传说故事。许多的井名很美很雅,如白鹤井、竹叶井等;也有的井名似乎让人 " 大跌眼镜 ",如位于城东百花山一带的棺材井。

明代贵阳八景中,与井相关的景点就占了三席,可见那时井边的景色一定很美,以致文人雅士们为之流连忘返,创作灵感滚滚而来。琵琶井的楹联是 " 灵曲和来巫峡晓;仙音弹出洞庭秋。" 双井的楹联是 " 涓涓蟾滴东西引;漾漾鸳浆左右分。" 那眼叫棺材井的井,也有人给它题下:" 洗髓尸惊河伯召;盟心魂受水仙抬。" ——楹联作者看到的全是水中神仙的来来往往,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历史上贵阳有 " 三大名井 ",它们是龙井、三元井、薛家井。三井中,又以位于今喷水池附近的龙井名气最大,素有 " 一品泉 " 之称(可见其水质之佳)。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 · 山川》在提及龙井时说:" 泉出石隙中,喷噀清冽,味甘甚于他井。" 明代贵州巡抚任郭子章在其极具史学价值的《黔记》中也吟咏道:" 曾闻龙井似龙湫,梧叶风生井千秋 …… 试问西湖名似者,清冷得共此中不。" 龙井旁建有龙王庙,龙王庙有楹联道:" 龙起崇朝,知有苍生待霖雨;泽周四境,先从此地溯泉源。"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这就决定了山城的井跟北方中原地区的井的不同,即贵阳的井水基本上都是泉水。前人认为,泉水是水中最上品(" 远从地脉来者为上 ")。水质优良,清冽甘甜,正是是贵阳诸井的傲人之处。贵阳的一些井就直接以泉命名,如黔灵山麓的白象泉、大罗泉等。而名气最响亮的自然数圣泉了。跟一般的泉不同,圣泉是一眼间歇泉,一昼夜盈缩百余次,故又有 " 百盈泉 " 之称," 圣泉流云 " 就是明代的 " 贵阳八景 " 之一。圣泉名气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明代大旅行家徐宏祖在他的《徐霞客游记》里也不过有所遗漏:"…… 西十里为圣泉北岭,其水东流。"

随着井被自来水管道取代,诸多的古井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不少的井已经无踪可觅。2010 年,贵阳对城区 21 眼古井采取了保护措施,包括了圣泉、月亮井、太乙井、薛家井、棺材井等。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的井因为水源干枯、环境污染等原因,面临着被废弃的境地。

" 忘不了故乡的老井 …… 石井台留下了父辈的赤脚窝 ……" 井的淡出也许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但作为城市的曾经的印记,保护好一批古井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井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清冽的水,还有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传承。

来源 黔中书

文 郭千里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传说 神话 贵阳 阳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