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自深圳 "0107" 疫情发生以来,罗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员出击,全力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罗湖疾控人中,有不少平凡的夫妻,舍小家、保大家,上演着最美的 " 战疫爱情 "。
付丹凤和连金龙都已经年过 50,在罗湖区疾控中心算是资深人士了。两人都是一样的好脾气,低调勤奋,哪里需要去哪里,上级一个电话,无论是去采样组还是物资组还是消杀组,是白班还是夜班,都是二话不说就上岗了。
最冷的那几天 她脱下防护服冻得直打哆嗦
2022 年春节,夫妻俩原本计划回趟惠来,看望 87 岁高龄老爷子,没想也没能成行。年初二,两人再次上岗," 工作这么多年,都习惯了随叫随到了,我们夫妻俩听命令尽自己的本分,做好领导安排的工作。" 付丹凤说。
付丹凤先后在多个小组处理不同类型的工作。她现在在采样组,每天上门为居家隔离的密接者进行核酸采样。深圳气温下降到六度那几天,她穿着防护服每天穿梭在罗湖区各个街道。凄风苦雨中,司机把他们送到小区门口,她就和同事一起先打电话联系、问路、爬楼,进行核酸采样了。
曾经在黄贝街道的一个老旧小区,穿着防护服、戴着 N95 口罩,一口气爬上 6 楼,付丹凤连连大喘气,同事连忙叮嘱她:" 姐,悠着点,我们慢慢来。" 此后每次再爬楼的时候,付丹凤就有经验了,爬到三四楼就休息一下,尽管说是悠着点,但每天工作排得满满的,也慢不下来,必须得圆满完成才能 " 撤退 "。
每完成一户的居家隔离者采样,都要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换下防护服。在气温骤降连续下大雨的那段日子,这又是对身体的一番考验。" 穿防护服里面通常都不能穿多衣服,在风口脱下防护服的时候,经常冻得打哆嗦。" 鞋袜也是经常湿透,一双脚泡在水里,冻得有些发麻,直到完成工作回到家中才真正觉得暖和起来。
对这些经历,付丹凤说,其实在一线工作的采样组同事们那几天都是 " 环球同此凉热 ",大家有时互相调侃缓解一下压力,相互打打鸡血,任劳任怨毫不在意。
她觉得自己还算比较幸福的,因为晚上还能回家安心睡一觉 ! 另外一些组别的同事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任务立刻出发抵达现场。有很多同事处于闭环管理,只能统一住宿,家有老小的都顾不过来。
能够安心回家休息就是一种幸福了
付丹凤的丈夫连金龙也同样觉得能够回家安心睡一觉就是一种幸福了 ! 今年春节之后,他先后在密接组和消杀组上岗,转战清水河街道等地的城中村进行环境采样和疫点消杀等工作。晚上应急值班随时出发到现场也都成了寻常事。但他说完成工作之后还可以回家,就觉得很有幸福感了。
" 特殊时期,我们对幸福的要求只能降低再降低了,还能回家,有空的时候还能跟家人一起安心吃顿饭,真的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好多同事真的太累了,连轴转,闭环管理,我们算好的。" 连金龙笑着说。
其实,连金龙近段时间也是很不平静的,在惠来老家 87 岁高龄的老父亲面部神经麻痹一直没痊愈,由于工作需要,不能离深,也只能委托家里的亲戚每天带着老父亲去医院做理疗和康复。
" 孩子大了,他很独立,我们基本不管。四个老人家呢,两个在山东,两个在惠来,都 80 多岁高龄了。我们工作忙,现在基本都靠兄弟姐妹们回老家看望和照料。从事了这个工作,在现在这种时候没办法回家,老人家体谅我们,兄弟姐妹也体谅我们。" 连金龙表示。
" 就盼望着疫情早点结束,我们两个能正常上下班,休个周末,回去看看一直翘首期盼的年迈的父母了。" 连金龙说。
深圳晚报记者易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