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3 月 2 日下午 16 时许,佛山市南海区九江码头上 11 个装有小家电、瓷砖等货物的货柜首次采用 " 湾区一港通 " 模式,通过驳船载运驶往广州南沙港,在南沙港换装国际班轮后离境运往东南亚地区。这标志着南海九江码头与南沙港之间的 " 湾区一港通 " 项目正式启动,大湾区再添进出口物流新通道 。
" 湾区一港通 " 是由广州海关、广州港联合推出的改革创新项目,是大湾区海关监管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该项目以广州南沙海港作为枢纽港、珠江沿江内河码头作为支线港,将支线港视作南沙港的延伸,实现两港物流一体化运作,货物在两港间通过驳船开展区间调拨,24 小时通行。
据介绍,南海九江中外运码头地处西江主航道,年出口货运量约 250 万吨,主要服务南海及周边地区的生产型企业、贸易公司、货运代理等,涵盖小家电、陶瓷、家具、钢材、机械设备等多个制造业领域。此前因航道水深不足,大型国际货轮无法直接驶入码头进行装卸,货物需通过转关模式运至南沙港等港口换装出口。据统计,2021 年,南海九江口岸共有 38000 标箱出口货物运抵南沙港办理转关相关手续,约占该口岸总出口量的两成。
" ‘湾区一港通’模式提升了企业对于生产节奏、发货流程的掌控和选择,真正把海岸线延伸到了企业生产线,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与实惠。企业只需在启运地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放行,无需在海港口岸再办理转关相关手续,物流时间可以更为准确地估算,便于企业根据国际货轮航次提前办理通关手续,灵活安排出货周期,缓解库存压力、降低运营成本。" 佛山海关驻南海办事处综合业务科副科长汤文安说。
据统计,在新模式下,出口货物在南海九江码头完成海关手续,通过驳船运抵南沙港即可无缝衔接大船出口,通关周期缩短 2-3 天,企业相关成本降低 30%,同时可有效提高码头场地和集装箱周转效率。除 " 湾区一港通 " 模式外,在南沙口岸还有内外贸集装箱同船运输、启运港退税等多项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供企业选择,通过优化通关环节,再造物流流程,海关在做好监管工作的同时,为进出口货物通关按下了 " 快捷键 "。
" ‘南海九江—深圳蛇口’组合港叠加‘南海九江—南沙’‘湾区一港通’,打通了珠江口东、西两岸主要海港的水上高速通道,物流更加可靠,效率明显提升、成本有效降低,一年下来预计可为进出口企业减少 180 万元运输物流等方面成本。" 佛山中外运仓码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健新说。
为积极服务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一体化,广州海关持续推进 " 湾区一港通 " 改革项目扩容,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业务模式,推动港口企业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整合集装箱底账数据、船舶信息、航行轨迹、视频监控数据等,实现物流过程的智能监控,促进大湾区枢纽港和支线港资源共用共享、国际海运与内河运输无缝对接。今年以来," 湾区一港通 " 项目已出口货物 8500 多标箱,在佛山顺德、佛山三水和黄埔新港等码头实现常态化运行。
广州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 湾区一港通 " 项目是海关深入开展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实践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畅通物流链,稳定供应链,服务产业链,打造便捷高效的跨境贸易物流体系,助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采写: 新快报记者 王娟 实习生 陈海丹 通讯员 关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