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 日,中山陈星海医院、香港综合肿瘤中心和医疗物流配送商大昌行奧利佳三方达成合作协议,将向大湾区内地病患者提供在香港已获批但尚未在中国内地注册的药物和医疗器械。 香港陈星海医疗集团行政总监黄志浩表示:三方合作基础是基于之前国家颁发 " 港澳药械通 " 政策,并保持合法合规。
据悉,2020 年 10 月发布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 年)》,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2020 年 11 月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明确 " 港澳药械通 " 政策坚持 " 分步实施,试点先行 " 的原则。" 港澳药械通 " 政策自 2021 年初试点以来,目前试点医院已经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扩增至 5 家,获批的药物和器械已进入大湾区内地 9 市指定医疗机构使用。
这些指定的医院和医疗机构的医生可以根据个案情况为有紧急需求的本地患者制定香港公立医院使用的治疗方法。除了提供新的护理选择外,病例报告可作为临床试验参考,以帮助推进相关治疗方法在中国内地的注册和采用。符合该计划要求的治疗方法约有 200 多种,并且有近 25 种药品和医疗器械已经被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其中包括前沿的癌症治疗方法。
在该活动仪式启动前,三方机构代表人接受本报采访,就市民关心的问题做了解答。香港陈星海医疗集团行政总监黄志浩介绍:作为药械通的试点医院之一的中山陈星海医院,设置了一个专门的团队,来落实相关政策的落地执行,在药物方面,针对患者需要,递交申请了 8 种类型的药品,目前已经获批了 2 种相关肿瘤和肺癌的药物。香港综合肿瘤中心行政总裁唐嘉其表示:试点医院在诊疗方面与原有内地医院模式不同,试点医院汇总两地专家和病人,召开三方会诊 , 为病人设计一个最好的治疗方案。香港的医疗专家为顾问角色。对于有需要的重症患者,未来还将提供转院香港和国外其他医院的服务。
对于如何双向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和医生水平,唐嘉其以治疗肿瘤患者为例,指出国外要更先进的技术,更好的医疗环境,国内有很多急需治疗的病患者,通过共同诊疗合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些数据对于癌症治疗和发展,具有非凡的有意义,可以有效提升双方短板,国内的专业研究也可以拿到世界平台上发表,更好的服务所需人群。
唐嘉其认为:在治疗肿瘤方面," 港澳药械通 " 模式可以改变过去各个医院单打独斗的局面,让不同的医疗机构就连接起来,取长补短,为病人提供更多更完整的服务。
此外,针对市民关注的治疗肿瘤的八项用药和进口特效药问题,黄志浩表示 : 已被批准的用药基本上均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采购到。随着未来 " 港澳药械通 " 不断扩大目录,获批的药品和器材也会逐渐增多。未来会有很多医疗物流配送商大昌行奧利佳代理的国际药物和器械服务大湾区内地病患者。包括儿科的药品、慢性病、高血压、心脏病等药品。
针对市民关注的合规合法问题,黄志浩表示所涉及的医疗平台和药物及器械均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双方的医疗机构的监管,诊疗过程和用药,病人有透明的自主选择权利。" 我们希望把香港地区或国外的专家引入到国内大湾区,希望能够给大湾区的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黄志浩特别指出。
本次合作,三家战略合作伙伴希望致力于改善病患的治疗效果,为 " 港澳药械通 " 政策在大湾区城市的落实提供参考范本,共同努力,逐步落实 " 健康湾区 " 蓝图。
深圳晚报记者 曹海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