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小哥哥小姐姐起床做核酸了 ……"3 月 4 日上午,通知居民进行核酸采样的广播又一次在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街道传麒景苑公寓大楼内回响,Hata 在停车场出入口排队准备核酸采样,不时跟邻居打个招呼。被管控的 6 天里,Hata 认识的邻居数量远超过去 3 年。
事实上,在快节奏的深圳,人们步履匆匆的同时鲜少有机会了解身边的邻居。这一次,管控区生活的人们的生活仿佛突然慢了下来,心和心的距离也由此拉近了。
被按下的暂停键
根据深圳市福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第 11 号),自 2022 年 2 月 24 日起,福田区在香蜜湖街道、莲花街道划定封控区、管控区、参照管控区管理区和防范区。传麒景苑属于管控区范围。
被管控的第二天,公寓居民被要求在 12 点前完成核酸采样。Hata 和邻居悠悠住在 22 层,下楼的时候,第一次觉得电梯拥挤。Hata 今年 38 岁,是公寓的第一位住户,从事房地产工作。悠悠则在银行上班,入住两年来每天早上 8 点半出门,认识的邻居不到十个。
此时正值周末,不少人是被工作人员敲门叫醒,年轻人们穿着睡衣、拖鞋排队,偶尔眼神交汇随后又迅速错开。这时候,正在 20 楼收拾瑜伽工作室的 95 后嘀嗒正从阳台往下看。2 月 25 日一早,她刚定好工作室的地址,便收到了防疫管控的消息,便开始着手筹备工作。
▲公寓居民们测完核酸后在楼下晒太阳。余瑶 摄
" 抗疫之歌 " 飘荡在小区
被疫情打断工作的,还有住在上沙社区金海湾花园的居民们,胡洁便是其中之一。2 月 22 日 20 时,沙头街道上沙社区金海湾花园的住户们收到《关于做好防疫工作的通知》,通知显示从当天起,该片区将实施为期 14 天的管控措施。
胡洁一年半前搬来小区,是一名在福田区 CBD 上班的白领,她工作比较忙,经常加班。这次管控,她和许多邻居一样,养成了散步的习惯,第一次发现原来小区花园层有个小图书馆。昔日拥堵的停车场出口如今也没有车辆出入了,变成了居民带着孩子溜达的 " 绿道 "。
▲没有了车辆进出的停车场出入口,成为居民们散步的 " 绿道 "。袁晔 摄
每天睡完午觉,是居民们进行核酸采样最集中的时间,也是 13 岁的桐桐最喜欢在广场练习萨克斯风的时候。作为学校演奏小组的一员,老师要求所有同学必须于 3 月前吹奏熟练一首爵士乐,参加统一的小考,分数及格的孩子才能继续留在这个公益性质的兴趣小组里。为了能继续学习心爱的乐器,半个月来,桐桐一直在反复练习。每天下午,小区居民们在小广场采样小帐篷前排队时,都能听见他吹奏的乐曲。居民们一边排队,一边听曲,慢慢地开始跟着哼唱。这首名为 "cirrus package" 的小调,已然成为了小区的 " 抗疫之歌 "。
" 送饭和就医最忙碌了 "
被划为管控区后,居民们的快递和外卖都得由防疫人员及物业工作人员保障。2 月 26 日,传麒景苑物业所属的深圳市中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地物业)抽调了约 20 位物业管理人员为管控区内的居民进行生活服务。
这栋公寓共有 1013 户,以 27㎡、45㎡的小户型为主,目前有居民约 900 人,年龄段集中在 20 至 30 岁,大多独居。不少居民并不做饭,外卖是他们就餐的主要途径。每天有 6 名物业人员专门为居民们接送快递和外卖。" 外卖快递数量太多,拿不过来 ……" 是物业管家时鹏和康欣社区网格员璐璐共同的烦恼。
时鹏今年 33 岁,居住在隔壁的青海大厦,身为物业管家,收到管控通知的那天起,他便一直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在刚开始进行管控防疫的那两天,他每晚工作到 2 点。这些天,时鹏和员璐璐的沟通频率也急剧升高。每天中午,璐璐会骑着她的小电动车,到北环大道辅路进出口帮时鹏看看外卖的堆积情况。她说:" 我们公寓的人多,外卖也多,每次我过去看别的小区的箱子都空空的,我们已经堆满两大箱了。" 收到信息的时鹏便会叫上工作人员带着小拖车去为居民们取饭。这个时间通常是不固定的,每天直到午夜,仍有外卖和快递被送进公寓大堂。
由于不能离开管控区,居民的一切需求都需要及时与璐璐沟通,其中最为紧迫的是就医问题。3 月 1 日凌晨 2 点,璐璐从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接回一位因肠胃炎紧急入院的居民,下午 6 点入院,等到返回小区时已经是 8 个小时之后了。3 月 2 日,她送两名男生去医院打破伤风,5 个小时后他们才返回。整栋公寓内约有 6 名孕产妇需要就医,加上社区 2 楼还有一家养老院,璐璐大部分时间都在往返于医院和小区之间。5 天来,她接送了约 20 位居民往返医院。
歇业餐吧变身临时工作室
2 月 28 日正值周一,在连续三天核酸检测之后,居民们似乎有些放松,一楼停业的餐吧被他们当成了临时办公室。餐吧老板在管控第一天便在公寓微信群里表示,疫情期间店面免费提供给居民们使用。
▲传麒景苑一楼歇业餐吧变成了居民们的临时办公室。余瑶 摄
悠悠从早上 9 点半开始便不停的接到客户来电,笔记本电脑屏幕太小影响到了她的工作效率。她身旁坐着的是安静看书的 Hata,其他桌子上也都摆放了笔记本电脑,年轻人们无声的忙碌着,偶尔有人进出健身房,在跑步机和各项器械上挥洒汗水。
Hata 是哈尔滨人,今年 38 岁,两个月后,她即将搬离这间住了三年的房子,入住自己的公寓。她说:" 当初住公寓就是为了闹中取静,想住在年轻人多的地方,住进来却发现没什么机会认识新的年轻人。" 作为公寓的老住户,能在离开前认识这么多新的邻居,是她没有想到的。
悠悠是上学的时候会手牵手跟闺蜜上厕所的女孩,这几天,她新认识了几个邻居,还学会了几道新菜。嘀嗒则是发现了新的 " 商机 ",大堂内经常会有人询问是否可以使用健身房,这似乎是瑜伽教室宣传的好时机。尽管硬装还没到位,开业时间也未定,朋友们却都鼓励她赶紧做一个简单的海报,让管控区的邻居们知道瑜伽教室的存在。
时鹏在习惯每天的工作日程后,能在晚上 12 点结束工作,和几个不能回家的同事在办公室睡觉。3 月 2 日下午 1 点 50 分,时鹏和同事们收到了公寓居民为他们点的奶茶,他手捧奶茶拍下照片发了一条朋友圈,写道:" 感谢我们的爱心业主。"
" 福田打工人加油加油 "
在一个叫 " 福田打工人加油加油 " 的微信群里,有 148 个生活在上下沙封控区管控区的年轻人。群主 Yuki 是一名海归,两年前来到深圳发展。住的地方被管控以后,她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篇小推文,邀请所有同在封管控区的网友们一起进群,相互分享最新的防疫政策、通知和大家被管控生活的日常。
这个群聊中大部分的成员,都是外地来深工作的青年,突发的疫情,让上班族们突然过起居家办公或休息的日子,大家都有些不适应,从早到晚,群里消息不断。
" 求投喂!求喂养!"2 月 23 日,群里一个小姑娘向大家发出 " 求救 "。由于疫情原因,上沙东村被划入管控区域,家中的七个月大的小猫突然变成 " 留守猫咪 "。为此,她请求住在该片区的小伙伴喂养留在家的小猫。信号一出,群里的小伙伴积极帮她转发,很快,就有住在同栋楼的好心住户表示自己有多余的猫粮,可以帮助喂养小猫。
▲微信群里,封管控区的年轻人们晒起了自己的小猫咪。 袁晔 供图
不仅如此,群里不少爱宠人士纷纷 " 晒 " 起自己家的小动物,开始在热络地交流养宠心得,有人分享自己宝贝喜欢的粮食品牌,有人开始教别人动手烹饪宠物餐品," 反正待在家里也没事,可以试试给狗狗改善口粮哟!" 还有居民表示,自己喜欢小动物,可以帮有需要的小伙伴下楼遛狗。
管控区内,人和人的心似乎越来越近,而解封的日子也不远了。
(以上人物名称除时鹏外均为化名)
深圳晚报记者 余瑶 袁晔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