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5 日,《经济日报》刊发《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刚:全力推进转型升级》,全文如下:
" 近年来,六盘水市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力促进了群众持续增收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刚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一周年之际,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为六盘水建设有特色、有影响力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李刚代表介绍,六盘水作为老工业基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煤、电、钢、材为支柱的产业体系,但和其他老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一样,面临着如何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 去年,六盘水地区生产总值达 1473.65 亿元,较上年增长 8.2%。" 李刚代表介绍,围绕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六盘水重点抓了四个方面工作。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稳根基。六盘水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首要位置,持续推动能源及能源化工两个首位产业清洁高效发展,引领煤电钢材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现已实现正常生产煤矿 " 两化 " 改造全覆盖,累计释放煤炭优质产能 3151 万吨。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调结构。按照板块布局、产业耦合、链条发展、集聚建设的要求,六盘水加快推动纺织、新材料、新能源、旅游装备、农产品加工、物联网和现代物流等七大新兴产业板块全链条发展,氢能产业在贵州实现 " 四个第一 "。
大力发展农旅产业强支撑。六盘水坚持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之路,以 " 两园一田 " 建设为引领,建成猕猴桃 " 吨产园 "1 万亩,平均亩产 1.02 吨;建成刺梨 " 千斤园 "10 万亩,最高亩产 2922 斤;建成茶叶 " 万元田 "1 万亩,亩均产值 10320 元,形成全国最大的刺梨基地、贵州最大的猕猴桃基地。
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助发展。六盘水坚持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方向,加快完善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文明体系。中心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创下连续 1350 天 100% 优良率的纪录,中心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 100%;生物多样性加快恢复,森林覆盖率超过 62%。
" 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李刚代表表示,六盘水将用好国家政策支持的机遇,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探索新路径,为开创贵州高质量发展新的 " 黄金十年 " 作出贡献。
来源 经济日报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