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龙岗区宝龙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 " 宝龙公卫中心 ")有这样一群 " 铁娘子 ",她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公卫人的担当和使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巾帼力量,书写战 " 疫 " 前线的绚丽篇章。
农秋苗:冲锋在前 身先士卒
作为应急组组长,农秋苗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沿。深圳 "0115" 疫情期间,她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与调查处置工作,开始了用脚丈量这片特殊 " 战场 " 的每一天。
在封控管控区,人员如何分级管控、垃圾如何分类清运、医疗生活垃圾处置、防护用品脱卸点及物品流线如何设置,都需要解决和不断调整,跑现场、选点、画路线 …… 为了优化流程,农秋苗每天至少要在封控区里走两万步。
农秋苗还肩负着对现场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消杀液配置、消杀注意事项、医疗垃圾消毒打包清运等工作的培训与指导,两周下来已经培训指导了 500 多位工作人员,娇小的身躯每天高负荷运转,只为让每个防疫细节做到极致。
" 妈妈,你怎么这么久都不回家?" 一个多月过去了,每次听到孩子的声音,农秋苗心里都感到内疚,但她明白,只有坚守岗位才能让更多群众平安回家。
▲对封控管控现场工作人员进行防疫培训。
▲奔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万丹:小小身躯迸发大大能量
万丹是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应急组组长,深圳 "0107" 疫情后,她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0115" 疫情期间万丹正好值班,接到任务后一干就是 36 小时不眠不休,领导得知后立即要求其回家休息,但她心系工作,回家后依旧时刻关注工作群动态,指导开展抗疫工作。
流调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万丹耐心解答群众疑问,两个多月下来,她声音嘶哑,人也消瘦了不少;有时为了确认流调细节,轨迹录像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
▲对流行病学调查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分析。
刘伟莲:柔肩扛责 恪尽职守
作为宝龙公卫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样组的队长和应急组长,刘伟莲勇挑重担,在疫情防控最前沿,负责密接与次密接等的核酸样本采集工作,尽管接触的都是高危人群,但她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刘伟莲带领采样组队员们全副武装,提着 6 公斤重的生物安全转运箱每天爬二十几层楼,穿梭于确诊患者、密接、次密接家中及实验室之间,以最快速度送样到指定的检测机构,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带领团队凭着过硬的技术以快、稳、准专业技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次采样任务。
▲对疫情应急工作信息进行分析研判。
陈丹玲:背奶妈妈变身抗疫战士
还在哺乳期的陈丹玲,接到应急任务后为了能全身心投入作战,第一时间把孩子送回了老家,一边忍受着哺乳期带来的诸多不便,义无反顾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
作为应急组长,陈丹玲在工作中充分协调社区 " 三位一体 " 小组,及时对密接及次密接人员进行个案调查,排查追踪线索,落实有效管控,协调转运及消杀处置工作,力争把疫情扩散风险降到最低。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记录相关信息。
谢嘉琪:防疫战线上的 " 隐形卫士 "
" 让我去吧!"1 月 6 日 23:10,工作群里吹响半山指挥部流调队伍的 " 集结号 ",谢嘉琪第一时间请缨出战并连夜赶往。7 日凌晨 00:40,她与宝龙公卫中心的 6 位同事已经在指挥部开展流调处置工作。
在流调组工作时,为了加快调查进度,争取在短时间内排查出密接及次密接人员,谢嘉琪经常错过饭点,她总说晚 10 分钟吃饭就可以争取早 10 分钟开展后续的处置工作。在派单组工作时,谢嘉琪经常加班到凌晨,但不管再晚,都始终保持着对派单信息内容核查的严谨和负责,她常说:" 每一条派发的信息都代表着无数人的心血,都是沉甸甸的责任。"
▲在流调队对派单信息内容进行核查。
深圳晚报记者 程文丽 通讯员 邱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