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理女王 " 阿加莎 · 克里斯蒂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又双叒叕上新了!
自 1978 年,首版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面世以来,已经陆续诞生了 3 部影视改编作品。
可你知道吗?这部经典的悬疑作品,还和江苏有着深远的缘分。
1979 年首登中国大银幕
1978 年,阿加莎的悬疑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被英国导演约翰 · 吉勒明首次搬上大银幕,演员彼得 · 乌斯蒂诺夫在其中饰演大侦探波洛。
次年,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了首版《尼罗河上的惨案》。
当时上译厂的一众知名配音演员,毕克、刘广宁、李梓、乔榛、邱岳峰、丁建华等几乎全员出动,这部电影也成为了一代人心中的不朽经典。
电影票 2 毛 5 一张,南京场场爆满
" 我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首版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是在 1979 年上映的,我去看时还不到 10 岁。" 提到当年的观影记忆,江苏省电影家协会理论与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余泳如数家珍。" 我记得电影票应该是一张 2 毛 5。当时南京的电影院场场爆满,基本都没什么空座。"
谈起影片内容,余泳的兴致很高," 我印象最深一个画面是电影中奥特伯恩太太看到了凶手,正向波洛侦探描述的时候,她突然被一枪打死了。当时给我吓得不行,看完电影回家的时候,我还时不时地往背后看。"
两个苏州人和阿加莎的缘分
而阿加莎以及《尼罗河上的惨案》与江苏的缘分,远不止于此。
其实,中国对阿加莎作品的译介可以追溯到 1946 年,当时苏州籍报人姚苏凤将阿加莎笔下的波洛侦探翻译为 " 鲍罗 "。
被称为 " 中国柯南道尔 " 的翻译家、作家程小青是他的同乡,《江苏地方文化史 · 苏州卷》这样记载:" 中国文学史上,向来有公案小说的身影。但将探案小说推向高峰则非有着‘中国柯南 • 道尔’之称的程小青莫属。"
程小青
在姚苏凤给程小青的《霍桑探案袖珍丛刊》写序时,他还将阿加莎与柯南 · 道尔并称。
《译林》创刊号与第一本单行本
而《尼罗河上的惨案》单行本的出版,与 1979 年在中国热映的电影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1979 年,大家熟知的《译林》杂志创刊,创刊号中要刊载哪些内容?正当编辑部一筹莫展之际,当年正在大银幕上热映的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给了他们灵感。
当时,编辑部得知上海外语学院有位英语教师正在翻译电影的原著,便上门约稿,最终小说被全文刊载在《译林》创刊号上。
《译林》创刊号于 1979 年 11 月出版,每本售价为 1.2 元,全书共 332 页,其中《尼罗河上的惨案》载于第 5--143 页,占据了该书的大半篇幅。
杂志上市后大受欢迎,获得了 60 万册的销量。
同年 11 月,江苏人民出版社便趁热发行了《尼罗河上的惨案》单行本。该书定价为 0.7 元。
赠书福利
时光荏苒,新版《尼罗河上的惨案》仍在大银幕中上演,但首版电影带给影迷、读者的记忆,在岁月的磨砺中,却愈发清晰。
为了让大家重拾当年的记忆,小编决定送出一本江苏人民出版社于 1979 年出版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单行本。
参与方式:
1. 将您关于《尼罗河上的惨案》的回忆发送至后台,图片 / 文字不限,小编会从中抽取一位幸运影迷。
2. 3 月 7 日(下周一)开奖,请参与活动的小伙伴留意后台消息。
现代快报 + 记者 郑文静 李艺蘅 / 文 钱念秋 / 摄
部分图片为电影海报、剧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