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万里长江入海口的江苏南通,与上海市隔江相望,是江苏唯一同时拥有沿江沿海深水岸线的城市,长江、黄海、东海在这里演奏出激昂澎湃的乐章。
江海大地春潮涌,绿水青山绘锦绣。近年来,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破而后立,生态修复成为全国典范。2020 年 11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通视察,点赞南通 " 好通 "、沧桑巨变、生活幸福。
" 变 ",成了这座新晋 " 明星城市 " 的主题词。迈入 GDP 万亿元城市行列,通州湾新出海口起步港区开港运营,南通新机场选址获批,北沿江高铁工可获批,南通成为上海 "1+8" 大都市圈成员城市 …… 近年来,这片江海 大地发展成就捷报频传," 南通声音 " 铿锵有力," 强富美高 " 新南通建设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优异答卷。
经济强
风起正是扬帆时
2 月 8 日,南通迎来虎年 " 开门红 ",2022 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走在行业尖端的星源锂电池隔膜项目落地开发区。这个总投资百亿元的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 30 亿平湿法隔膜和涂覆隔膜,销售达 100 亿元,助力锂电隔膜国产化,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今年一季度,南通全市计划新开工重大项目共 182 个,计划总投资 1497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 326.6 亿元,预计形成产值 1939 亿元。其中包括 132 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占比 72.5%;24 个 " 专精特新 " 项目,占比 13.2%;7 个科创项目、占比 3.8%。
招商为先,项目为王。近年来,南通集聚资源要素,熔炼为重大项目建设的 " 加速剂 "。五年来,南通累计开工超 10 亿元工业项目 595 个,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 2058 个。规上工业总产值、服务业应税销售均超万亿元,千亿级产业集群达 5 个。建筑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新获 " 鲁班奖 "30 个,总数稳居全国地级市之首。科技进步贡献率 66.5%、提高 5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 2370 家、增长 1.4 倍,11 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到 " 十四五 " 末,南通将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市场主体数量全省占比均突破 10%。形成 3~5 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 38.5% 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超过 45%,海洋生产总值全省占比超过 30%。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3%,高新技术企业突破 3600 家。
跻身万亿之城的南通,已经驶入了发展的黄金赛道。通州湾新出海口、北沿江高铁、南通新机场等一系列重大交通枢纽工程打通 " 天堑 ",让南通与周边城市的交流合作奏响强音。更深层次对接上海,更宽领域融入苏南,南通正发挥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点作用,努力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抢抓多重机遇叠加的窗口期,南通市委书记王晖绘出了未来发展的宏图——通过跨江融合借势借力,将南通打造为 " 新苏南 "" 北上海 ",支撑带动北沿江发展和苏中崛起,再来一次高质量发展的 " 沧桑巨变 "。
环境美
碧水扬波绘新绿
2020 年 11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听取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实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况介绍,对南通构建生态绿色廊道的做法表示肯定。
从生产型岸线转向生活型岸线,初春的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绿意盎然。曾经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临港产业迎来谢幕。荒滩变 " 绿滩 ",昔日渔港变 " 网红景点 ",已成为市民休闲放松的新去处。如今,南通沿江 1 公里园区外化工生产企业已实现全部 " 清零 ",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生态修复成为全国典范。
有着 18 公里沿江岸线的南通海门临江新区,也在实现自己的 " 华丽转身 "。近年来,临江陆续投入超两亿元,开展沿江生态建设和生活岸线修复。原本荒芜的江堤小路 " 变身 "5.5 公里生态长廊——东布洲长滩公园,玲珑湖生态运动公园成为小城中心。辖区 10 平方公里沿江滩涂被打造为创新发展区域——海门科技园,所有化工企业已全部完成关停转型。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让这座城市实现了 " 深呼吸自由 "。目前,南通空气质量已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率全省领先。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18.6 平方米,森林覆盖面积增加 24.2 万亩。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 南通模式 " 全国推广。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崇川区、通州区分别获得国家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 我们将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党代会部署要求,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全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作出更大贡献。" 王晖说,接下来南通将坚持江海联动,持续巩固提升长江大保护成果,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建成贯通沿江沿海、全线 446.8 公里的可车览、可骑行、可漫步的江海景观大道;统筹推进区域水治理、镇污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发展绿色新能源,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放大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占全省比重超过 50% 的优势,积极打造沿海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示范区,加快形成千亿级风电产业集群,高质量打造风电产业之都。
百姓富
幸福生活入户来
校门口的心愿卡、随处可见的吉祥物、孩子们的精美头饰 ……2 月 14 日,经历了 " 双减 " 政策实施后的第一个寒假,南通各中小学迎来了开学日。通师一附以手工、实验等形式开启新学期,引导学生回顾寒假生活、参与新的探索实践。
去年,国家 " 双减 " 政策发布后,南通成为省内唯一、全国首批 9 个试点城市之一。南通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让孩子们小书包里沉甸甸的教科书变成课外书、画笔、魔方、跳绳、植物种子。经过半年的实践," 双减 " 全国试点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南通主城区实现初中一体化办学。2022 年,南通将全域创建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新增基础教育学位 3.16 万个。
近日,在南通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宣布了 2022 年民生实事项目表决结果,20 个项目涵盖教育、卫生、养老、就业、交通等多个领域。这也是南通首次由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优化教学 " 硬件 "、构筑 "15 分钟医保服务圈 "、开展全市重点人群疾病免费筛查、改造养老服务中心、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公共停车泊位 2000 个以上 …… 每个项目都紧扣民生热点,聚焦百姓的 " 衣食住行 ",从小切口提升大范围的幸福感。
这五年来,南通砸下 " 真金白银 "," 百姓富 " 成果丰硕。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占比提高至 80%,完成民生实事项目 270 项。累计新增就业 54.6 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6882 元、年均增长 9.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 5.9 个百分点。整治老旧小区 495 个,惠及居民 24 万户。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14 个、美丽宜居村庄 1980 个,获评全省首批 " 四好农村路 " 示范市。
" 建设幸福城市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根本追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需要全市上下为之不懈奋斗。" 王晖说,接下来将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在共同奋斗、亲手创造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建设一座宜居宜业的幸福城市。
现代快报 + 记者 陈莹 严君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