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治理 14 年之后,2022 年的 2 月,江苏省无锡市宣布:投资超 100 亿治理太湖。
无锡真金白银投入的底气,来自于其经济发展漂亮的成绩单——随着今年经济数据统计出炉,无锡以 18.77 万元人均 GDP 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无锡人的自豪感再度 " 爆棚 "。
但如果单纯只从太湖治理一个维度去看,未免狭隘。事实上,今年无锡共推出了 " 最强八条 " 措施:投资超 100 亿元实施治太项目,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 14 万吨 / 日,建成 816 条美丽示范河湖,投入 28 亿元开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深度减排,新增一般工业固废收集分拣能力 60 万吨 / 年,绿色信贷余额突破 1700 亿元。
这 8 条措施指向的是同一个目标,"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无锡正从产业、能源、治理、政策、生活 " 五管齐下 ",加快构筑有利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绿色发展体系。
正值全国两会时期,为了更好地读懂无锡,理解无锡对太湖治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谋划,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
连续 7 年农历新年首会 " 议生态 "
2022 年 2 月 8 日,无锡市召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暨新一轮太湖治理动员大会,市委书记杜小刚出席并讲话。这是无锡市连续 7 年以农历新年第一会的形式,全面部署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
有媒体连用三个 " 之 " 评价这次会议:攻坚实施力度之大、投入资金之多、覆盖范围之广。为什么无锡如此重视新年首会 " 议生态 ",杜小刚说:" 这是无锡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是这几年市委、市政府重视程度最高、研究部署最多、资金投入最大、责任压得最实、工作成效最显著的工作之一。"
△ 2022 年无锡农历新年第一会现场
在无锡的主政者看来,太湖治理始终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项重要抓手。" 目前太湖‘藻型生境条件’尚未改变,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大面积暴发蓝藻甚至引发湖泛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杜小刚谈到," 无锡市委、市政府把太湖治理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目的就是要通过我们和接任者的不懈努力,切实提高无锡的水环境质量,拉长补齐生态建设这块短板。"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扛起政治责任,并不是口头说说而已。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太湖治理,每年召开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定期召开太湖安全度夏应急防控工作会议,部署落实太湖治理相关工作。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每年安排治太重大项目和太湖治理专项资金,支持地方太湖治理项目建设。
无锡建立市委书记、市长为 " 双组长 " 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形成 " 横向联通、纵向贯通 " 的生态保护工作格局。近两年,市委常委会议先后 24 次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有关生态环境问题 36 次。" 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多了、亲自挂帅多了、亲自过问多了、亲自协调多了、亲自督办多了。" 杜小刚说。
无锡市对污染防治下定的决心更大了,前文列出的 8 条措施,是用倍数来体现的。2022 年,无锡将投入 28 亿元开展电力行业、水泥行业、垃圾焚烧行业和 VOCs 重点企业的深度减排工作,投入规模是去年的 4 倍;建成 816 条美丽示范河湖,接近去年的 6 倍;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 14 万吨 / 日,较去年增长 1.33 倍 ……
读懂了吗?太湖治理背后的逻辑并不局限在治理本身,而是对去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双碳 " 发展的有力诠释,是对 " 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 " 四层关系的生动注解,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城市新样板。
连续 14 年太湖安全度夏
要问无锡人对太湖的感情,他们能饱含深情地喊一声:母亲湖。
尽管环太湖城市有苏州、无锡、常州、湖州等,甚至苏州拥有太湖水域面积比无锡更多。但说起太湖,人们不自觉想到的还是无锡。无锡市歌就是 " 太湖美 ",政府用 " 太湖 " 为新的科创带命名,以 " 太湖 " 为名的剧院、广场随处可见。灵山胜境、拈花湾小镇、鼋头渚、红沙湾 …… 太湖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无锡人的 " 心头宝 "。
△太湖鼋头渚樱花
然而 2007 年夏,太湖暴发的蓝藻水危机,深深触痛了无锡人。自那以后,有一些数字请大家记住,757 亿!这是 2007 年以来,无锡市太湖治理的总投入(其中约 87% 为无锡市地方投入)。1800 万吨!这是 2007 年以来,无锡累计打捞蓝藻的总量,打捞量占全太湖打捞量的 90% 以上。
" 我们有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定与执着,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谋划。" 杜小刚历数无锡 14 年来的系统举措:
—— 2007 年首创 " 河长制 ",出台《无锡市进一步深化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意见》等多个专项规划或方案,让太湖蓝藻防控体系和安全度夏工作机制有了依据。制定并出台《关于对污染防治攻坚不力市(县)区人民政府实施严格惩戒措施的实施办法(试行)》,对落实主体责任不到位的主要领导约谈、曝光,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在污染减排上,着眼于城市,加快治污设施建设,现在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有 49 座,总规模已达 251.2 万吨 / 日,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95% 以上。城市之外,农业污染治理成为治太新重点。以太湖一二级保护区为重点,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积极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对太湖水体水质的影响。
——在产业转型上,无锡自 " 十三五 " 以来,压减钢铁产能 520 万吨、水泥产能 30 万吨,关停取缔 " 散乱污 " 企业(作坊)1.25 万家,关闭化工生产企业 887 家。努力通过太湖治理促产业结构调整,现如今,无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 49.2%。
14 年太湖安澜度夏,无锡人不容易。
2008 年毕业就到无锡太湖开展藻类监测的张军毅,现任江苏省无锡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监测科科长,十几年如一日地投入蓝藻监测事业,太湖和实验室是他事业的两点一线;原无锡市蓝藻治理办公室主任,现任无锡市河湖治理和水资源管理中心副主任陈旭清,每天的工作是追着风走,观察太湖蓝藻的流向,确保高效打捞蓝藻。
△左图:张军毅(右一)工作照;右图:陈旭清(左二)工作照
在长达 14 年的太湖生态攻坚战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
全面打造世界级湖区
无锡人依湖而生,更依湖而兴。今年的农历新年第一会上,无锡还直抒胸臆——喊出了 " 全面打造世界级湖区 " 的目标。
无锡对标的世界级湖区是什么样子?杜小刚描绘说 :" 目前世界比较知名的综合型世界级湖区有日内瓦湖、华盛顿湖和西湖。其中,华盛顿湖以优越的生态环境、浓厚的科研氛围、高精尖的产业集群闻名遐迩。"
自 2020 年 9 月《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 年)》发布以来,太湖科创带建设已初见成效。现在的太湖湾地区,拥有无锡市 90% 的省部级科研院所、90% 以上的生态旅游资源、70% 的高层次人才、60% 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 34.3% 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因此,我们有对标华盛顿湖区的底气,去打造一个‘科产城人融合’的世界级创新湖区、产业湖区、生态湖区和宜居湖区。"
△太湖湾科创带规划图
提出这个目标,无锡是需要下决心的。
世界级湖区首要条件即 " 生态 " 好。" 在生态环境上,尽管通过 14 年的治理,无锡太湖水质藻情达 2007 年以来最好水平,但太湖无锡水域藻型生境未根本改变,太湖长治久安的拐点尚未出现。" 杜小刚说,正因如此,围绕建设世界级生态湖区,无锡在新一轮治太攻坚战上,将坚持 " 外源减量、内源减负、生态扩容、科学调配、精准防控 " 的总体思路,突出上游重点地区,突出减磷控氮,在排污口排查整治、涉磷企业调查整治、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 4 个方面持续发力。
" 此外,与世界级的目标相比,无锡在科研创新、人才层次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太湖湾科创带的‘创新’,不再是无锡以往擅长的应用创新,而是向我们曾经的短板‘源头’创新发起了攻关,这不仅是支撑太湖湾科技创新带高水平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无锡未来发展的重要动能。"
杜小刚说,为此,无锡正在实施创新企业倍增计划,重大基础设施领航计划和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打造一批成长性强的科技中小企业,也鼓励更多的人才来到太湖湾科创带。" 我们会努力营造良好人才成长发展环境和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
只有每一寸土地产出的都是高质高效、低排低污的 " 绿色 GDP",无锡人均 GDP 位列全国万亿级城市第一位才更有意义。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读懂无锡百亿治太的决心——在,创造更大奇迹。
来源:中国环境 APP 记者张春燕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