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有一群抗疫娘子军,这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铁军。疫情的严峻时刻,她们的身影,令人难忘。疫情下的 " 三八 " 节,她们的心声,更让人动容。
益田区域社康护士长巩小瑞:
每天工作 15 个小时是常态
自 2 月 26 日起,巩小瑞开始在上沙封控区(上沙东村,椰树村等)负责院感等工作,包括核酸采样、试剂管理和标本收集整理、工作人员培训,医疗垃圾处理等。为了处置各项事务常常每天工作 15 个小时。
巩小瑞是小分队的组长,负责两个小组,两个小组七名组员,主要负责监督整个采样流程,比如保安后勤人员穿防护服,上门采样产生的医疗垃圾的喷洒消毒,标本收集等。
她说,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工作。医护人员首先就是二级防护,一定要合格才能上岗,如果在采样的过程中感觉到有暴露,随时停止工作,立即重新装备再上岗。扫码人员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相对来说还是危险,扫完码后就退后,在边上等就行了。后面的工作,包括标本、污染物都由医护人员处理,这样就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他们。
新洲区域社康主任孙虹:
早出晚归给一线员工做好保障和支持
从 2 月 16 日开始,孙虹一直在新洲社区从事核酸采样点的布置、采样人员管理、抗疫工作整体协调沟通和物资准备、密接转运等工作。
早上七点出门,凌晨两三点回酒店,孙虹已经连续 18 天没有好好休息,每天早出晚归是常态,一天到晚接不完的电话,总有处理不完的事。新开的采样点,需要医护人员,物资没有到位,要协调。病人要转运,要安排人员。封控楼控,医疗垃圾点要怎么布置,每天满负荷状态,来不及喝一口水,嗓子就这样喊哑了。虽然很累,她从不叫苦,也不抱怨,每天都是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和大家一起战斗在一线。鼓励大家,给一线的员工做好保障和支持。
明月社康中心护理负责人汪红梅:
带领队员进入封控区入户采样
汪红梅在下沙社区负责核酸采样工作,自 2 月 16 日接到采样通知后,汪红梅从社康下班后立即奔赴下沙社区开展大规模核酸采样,第一天通宵采样,第二天工作到凌晨两点,负责采样、保障物资供应和防止交叉感染。
2 月 25 日,她主动要求带领 14 名队员到上沙封控区支援上沙东村入户采样,经常工作到凌晨两点三点,有时因为保洁员临时辞职,她就带头处理医疗垃圾收集打包工作,保障现场干净整齐,减少污染和再感染机会。
她对队员严格要求,指导做好消杀和入户采样人员工作结束后的防护用品的脱卸,每天和队员一起起早摸黑,只为让疫情早日结束贡献绵薄之力。
明月社康主管护师夏美芳:
24 小时随时准备执行突发紧急任务
2020 年年初到 2021 年 8 月,夏美芳在采样队主要负责沙头街道 10 个社区入户采样工作。疫情变化后负责下沙社区大型采样点技术指导工作协调等事项。2022 年 3 月 5 日开始,她负责全季居家隔离酒店医疗组工作。
夏美芳于 2021 年开始负责健康驿站医疗组工作,迎接省、市、区级检查 20 余次,检查结果未发现关于医疗组院感问题。此次又受命在全季酒店展开医疗组工作,可谓驾轻就熟。她还是采样队的中坚力量,在下沙社区大规模采样期间,她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院感培训,同时,她手机 24 小时待机,随时准备执行突发紧急任务,协同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完成密接楼栋采样相关工作。
新华社康中心护士罗小敏:
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辖区居民健康护航
罗小敏在新洲各小区采样,2 月 21 日后开始在管控区扫楼和采样。她利用休息时间多次开展线上家长疫苗课,抽空回复十多个家庭医生群、疫苗群等居民关心的健康问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辖区居民健康护航。
最近,罗小敏大部分时间在管控区进行核酸采样,或是在社区三人小组值班,担心无法及时回复社区疫苗交流微信群里的信息,她就给居民留言:大家都隔离在家,传播传染病的风险也会下降,等大家解封之后及时补种疫苗即可,不用太担心。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她晚上值夜班通宵处理社区突发医疗救助工作。采样多了,戴橡胶手套过敏,手上湿疹严重,不过疫情之下苦中作乐已经成了她的生活新常态。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科公卫医师刘婷:
曾在流调中心30 小时超长待机
2 月 6 日,刘婷到流调中心支援流调,先后负责入境阳性病例、跨境司机阳性病例、本土病例的流调处置工作。
在流调岗位的一个月里,不管早晚,刘婷随时待命、闻令而动。每次接到任务,她都以最快速度冲在疫情防控前沿。电话询问、现场勘察、监控复盘,她抽丝剥茧地排查摸索疾病传播线索,追踪每一个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发病前的行动轨迹,找出患者可能接触的人与物,尽早采取管控措施,阻断疫情的传播。
在流调中心,刘婷有过 30 小时的超长待机,也曾累到说不出话,但当穿着防护服行走在封控区、管控区内时,心中又填满与病毒战斗的力量。她相信,曙光初现,阴霾终将会被驱散。
临床心理科护士赖妙连:
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入户采样
2 月 18 日,赖妙连到沙嘴管控区支援采样,负责管控区、防范区的采样工作。2 月 22 日晚,她又到采样队支援采样,负责封控区楼栋采样、密接次密接入户、常规入户采样工作。
接到采样通知后,赖妙连立即奔赴沙嘴管控区开展核酸采样、负责后勤物资管理及保障、协助负责人统筹排班。当沙头街道其他社区疫情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又连夜奔赴采样队,担任一名入户采样队员,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逐个上门入户采样。采样队的工作任务繁重,承接封控楼栋、境外人员居家隔离、密接次密接、航班转运工作人员等核酸采样入户工作。作为逆行者,她感到无比光荣。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科科员吴少丹:
凌晨三四点仍在埋头写流调报告
吴少丹先后在隔离驿站医务组、采样岗位、流调岗位工作,2 月 16 日至今在福田流调中心从事流调。
作为 2020 年毕业的新人,吴少丹在入职一个月之后被任命为医院管理的隔离驿站的医务组小组长,在驿站早出晚归已是常态,遇到紧急突发情况更是半夜披起睡衣便着手处理。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她快速成长,这一呆便是半年。疫情平稳之际,她回到医院科室做起了电脑屏幕后面默默无闻的报卡人,每月整理上报几千条报卡信息。
但反复的疫情打破了平静的岁月,自从 "0107" 疫情以来,她辗转福田、龙岗连续采样半月余,时常深夜才归家入眠。身为福田区流调队的一员,她在接到上级指令后两度前往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支援任务。
在 "0216" 疫情爆发至今,已有 20 天未归家,时常凌晨三四点仍能在福田区流调中心看见她埋头敲写流调报告的身影。她说,大家这么努力抗疫就是希望大家的生活能够回到随时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预防医学管理科科员袁育娜:
准时准确无误上报阳性病例信息
疫情期间,袁育娜准确的将新冠核酸检测阳性结果信息 2 小时内上报国家传染病报病系统。截至目前,已上报 40 多例初筛阳性病例。
本轮疫情传播速度快、感染人群多,初筛结果阳性病例也逐渐增多,检测阳性结果约迟报、漏报都将对疫情的防控工作产生严重后果。作为一名老员工,袁育娜深知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责任重于泰山,为了万无一失做好此项工作,袁育娜全天 24 小时在岗。只要检测机构检测出本土初筛阳性病例(非快检),立即核对此标本相关信息,如发现方式(采样点、混管、隔离酒店)和检测结果(试剂、Ct 值)等,并准确无误、准时上报国家传染病报病系统。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刘琤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