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她们没有强壮的身躯,却用柔弱的肩膀,赢得盲人旅客的信任;她们不是跑步达人,却在南京火车站里,上演着极速帮扶;她们没有三头六臂,却在旅客需要时,变得无所不能 …… 她们,是铁路南京站 "158" 雷锋服务站(以下简称 "158")的 " 娘子军 " ——许慧玲、黄吉莉、马晶、焦琳琳、顾娟、李婷、吴怡珊、吴晓娟、赵亚兰,9 个人平均年龄 33 岁。从老一辈手中接力传承至今,"158" 的姑娘们在学习、探索、创新服务中,总结出了一套 " 五五工作法 ",为需要帮扶的旅客竭尽所能。3 月 8 日,正值三八国际妇女节,让我们致敬这群奋战在南京服务窗口的 " 娘子军 ",致敬功勋模范!
△铁路南京站 "158" 雷锋服务站女性集体代表
"158" 谐音 " 义务帮 ",50 余载历经四代传承人
"158" 雷锋服务站是南京站专门为老、弱、幼、病、残、孕等有困难的旅客提供义务服务的班组,在全国铁路系统是第一家,先后荣获全国 " 时代楷模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同时,"158" 也是一个先进的女性集体,多次荣获江苏省 " 巾帼文明岗 " 荣誉称号,特别是 2020 年荣获 " 江苏省三八红旗集体 ",2021 年荣获 " 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 " 等荣誉称号。
△南京站 "158" 雷锋服务站
"158" 谐音 " 义务帮 ",始建于 1968 年南京站建站之初,以李慧娟、孙燕光等为代表的四代铁路人历经 54 载,将雷锋服务精神传承。为做精做优服务工作,"158" 发扬了传帮带精神。90 后的赵亚兰是 2014 年来南京站工作的。她的师傅马晶是一名退伍女兵,身上既有军人的顽强意志,从不喊苦喊累;也有女性的细腻,对每一位旅客都是真心付出,热情服务。赵亚兰坦言:" 有一天,师傅当班我跟班,来了一位刚做完手术的大叔,我们一起上前询问大叔有什么需要帮助的。结果大叔一言不发,直接吐了。当时,师傅没有一刻的迟疑,立马伸手接住呕吐物。这让我震惊了,说实话,当时的我还做不到。师傅的言传身教,让我对‘ 158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正如师傅说的,有些困难是我们必须要承担的。"
△南京站 "158" 雷锋服务站被授予 " 时代楷模 " 称号
经过传承,"158" 的服务已深入人心。自 2015 年 6 月以来,"158" 共帮助困难旅客 26.3 万人次,收到感谢信 2551 封,锦旗 115 面。不仅如此,"158" 的姑娘们还探索总结出 " 五到位 "" 五帮助 "" 五免费 "" 五感受 "" 五字亲情服务 " 的 " 五五工作法 "。比如 " 五字亲情服务 ",为 " 哄、疼、忍、帮、抚 ",即遇到脾气倔强的年迈老人,要态度和蔼地哄劝;遇到活泼好动的小孩,要发自内心地疼爱;对心情不好的体弱病人,要晓知以理地忍让;遇到行动不便的残障旅客,要细心周到地帮助;遇到孕妇旅客,要倍加小心地安抚照顾。
△帮助困难乘客上车
进入新时代,南京站 "158" 雷锋服务站如何再立新功呢?身为 "158" 第四代传承人代表的黄吉莉说:" 新时代在传承好雷锋精神的基础上,我们要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开拓创新服务方式,让重点旅客的出行体验更加美好。在交通强国的路上,用心用情服务旅客,至真至诚奉献社会。"
△南京站 "158" 雷锋服务站
求医路上的 " 心灵驿站 "
"158" 帮扶的对象很多是奔波在求医路上的旅客。黄吉莉说:" 为提供进出站、上下车服务的同时,我们还会进行心理安慰。"
△南京南站 "158" 雷锋服务站工作人员
2021 年 6 月 14 日早上,吴怡珊忙完回到 "158",发现桌上多了 8 个粽子。想着也许是旅客落下的,吴怡珊便将粽子放进冰箱,等人认领。到了下午两点左右,一张熟悉的面孔出现了,开口便问:" 今天端午节,我给你们包的粽子吃了吗?" 吴怡珊抬头一看,原来是 "158" 的 " 常客 " 李文凤。
关于李文凤,还得从 2020 年 8 月说起,那是李文凤第一次到 "158"。当时,她刚从医院出来身体不适,正要坐车回滁州。黄吉莉赶紧迎上去扶她坐下,帮她登记车票信息,之后又护送她上车。一周下来,李文凤 4 次经过 "158",引起了黄吉莉的注意。她发现,李文凤候车时总是低头不语,一直看着手上的病历,整个人很失落。
黄吉莉小心翼翼地问:" 大姐,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 起初,李文凤不愿意说,但看到多次送她上车的黄吉莉,便开口说道 " 我生病了,是乳腺癌 "。这让黄吉莉顿时语塞,难受之余蹲在李文凤身边说:" 生病固然可怕,但是心态要好,否则再好的药也没效果。"" 这些我都懂,但是我两个孩子,一个成家了,一个还在读书,这病对我的打击太大了 ……" 黄吉莉拉起李文凤的手,说起鼓励的话。通过 "158" 姑娘们的一次次开导,李文凤不再沮丧,每次来 "158" 都会和姑娘们聊上几句,有时看到其他病友,她还会主动和他们聊天,开导他们。在李文凤心里,俨然将 "158" 当成治病路上的心灵驿站了。
△南京站 "158" 雷锋服务站
人生路上的 " 圆梦天使 "
在南京站 "158" 雷锋服务站的墙上,不仅浓缩着四代铁路人传承雷锋服务的历史卷轴,还有 "158" 的姑娘与旅客亲如一家的合影。其中,有一张是南京阳光志愿者民间爱心团队的负责人朱敏,带着一群残疾人出游前,与 "158" 姑娘们的合影。朱敏是 2005 年起从事助残、助老、支教等公益活动,帮助残疾人圆梦。帮助残疾人走出家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是她的日常工作。
△南京站 "158" 雷锋服务站
朱敏回忆道,2012 年 8 月,他们第一次组织出行困难人群到北京圆梦。" 当时,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 158 ’,告诉她们我们有个特殊的团队要出行,30 多人,轮椅 17 辆。接待我的就是黄吉莉,她微笑着问我需要她们帮助什么?看到她的微笑和热情,我大胆地说‘我们需要卧铺,下铺’。" 随后,她让我把出行人员的姓名、身份证等信息给她。3 天之后,朱敏接到黄吉利的电话,下铺落实了。" 知道这个消息后,我特别感动。出行当天,场面也特别感人。‘ 158 ’的姑娘们全部微笑着迎接我们,还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把每一位残疾人送上车。大家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非常感动。" 朱敏说,之后的圆梦路上,他们都是选择火车,选择南京站出行。出发前,大家都要和 "158" 的家人们合影留念。" 一路上有‘ 158 ’的天使们,接待我们服务我们,不然我们是走不出去的。感谢‘ 158 ’在我们圆梦之路上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们与爱同行。"
△帮助困难乘客上车
家住南京江宁的端木义农也是受益者之一。端木义农有肢体残疾,2018 年之前,他都没出过南京。" 从内心来讲,我也想出去看看,但是因为身体残疾,怕给人添麻烦。自从认识了朱敏,认识了‘ 158 ’,我开心地去了北京、大连等地方,一生难忘。"
朱敏说,"158" 不仅在站里帮扶,在站外也一样。" ‘ 158 ’的姑娘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跟我们一起到老人院、福利院等,从事公益活动。世界上有她们真好。"
通讯员 段利雷 现代快报 + 记者 刘伟娟 / 文 顾闻 马晶晶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