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剑尘
惠州市城管执法局驻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东亚村驻村第一书记
她说:
" 农村无小事。实践发现,有些工作看似琐碎,但对农村群众却至关重要,我们努力做好每件小事,才能成就乡村兴旺。"
" 村里早就想复耕这几十亩撂荒地,但田地常年积水,复耕有难度 ……"" 这段村路破损已久,希望能够‘硬底化’。" 当乡村振兴遇上迫切的民生愿望,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邓剑尘迅速转动脑筋,力求逐个击破难题。
今年 35 岁的邓剑尘,来自惠州市城管执法局。在乡村振兴启动之际,她主动报名,成为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并担任镇上东亚村驻村第一书记。她虽然是身材娇小、气质文雅的驻村女干部,但面对各种建设规划难题,她都迎难而上,从不回避,不断办好民生实事,发挥巾帼力量。
■邓剑尘(左二)与东亚村妇女组成巾帼志愿队,参与公益。
把握机会,把政策与资源用在刀刃上
" 我喜欢田园风光。" 邓剑尘是一位二孩妈妈,以往的周末,她与先生喜欢带着年幼的孩子们参加各种田园亲子研学," 农村就好像城市的后花园,建设好这座后花园,城市和农村的距离就不再‘遥远’。"
邓剑尘参与帮扶的汝湖镇,位于惠州市区东北部、东江中游西岸,有常住人口 5.9 万。伴随惠城中心区的扩容提质,该处也着力打造成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当地对居住环境、基础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同时,在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方面,汝湖镇亦希望得到驻镇工作队的助力。
进驻不到一年,驻镇工作队为汝湖镇制定乡村振兴蓝图,进行了多轮走访调研。邓剑尘敏锐地发现,农村发展机遇不少,但要对接上资源,却不容易。
在邓剑尘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东亚村,吴黄小组道路两边,一段将近 600 米的路破损多时,乡亲们出行经过时,总是 "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 "。" 大家最渴求改善的基础设施便是修复这段路,却欠缺资金。" 去年惠城区惠民大道道路提升工程延伸到汝湖镇时,邓剑尘把握了这次机会,反复与负责部门沟通协商,跑了一个月,终于促成该路段接入修复工程,路面 " 硬底化 ",而且在村内划定了停车格,车辆乱停乱放阻碍通行的现象得到改善,自此,群众出行比以前方便多了。
像这样看准机会,把政策与资源用在刀刃上,是邓剑尘做好驻村工作的法宝。东亚村一直想复垦一片约 60 亩的撂荒土地,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然而由于填土工程量大,成为复耕的 " 拦路虎 "。
由于政策鼓励撂荒地复耕并奖励复耕,东亚村的干部都很重视。为了促成这片农田复耕,邓剑尘紧扣政策,不断交流、打听,发掘资源和助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积极的咨询、交流让她见到了曙光。她获悉东亚村附近即将有一个市政道路工程要破土动工,沿线涉及到部分耕地耕作层剥离后找地方填埋。邓剑尘把握机会,通过与镇政府积极反复沟通," 让人振奋的是,工程方乐于配合这个乡村振兴项目,问题即将迎刃而解。"
■今年春节前夕,邓剑尘组织慰问帮扶对象。
担当枢纽驻村,为民做好事实事
撂荒地有望复耕,对第一次驻村的邓剑尘来说,是不小的鼓励。" 为了做好驻镇、驻村工作,我曾请教过一些参与过精准扶贫的前辈。大家告诉我,农村无小事,有些工作看似琐碎,但对村民来讲却很关键。从这段时间实践来看,果然如此。"
为此,邓剑尘不仅尽责处理驻镇、驻村的事务,还将阅读乡村振兴政策文件当成 " 必修课 ",使政策了然于胸,提炼出信息,方便找准机遇和依据,推进乡村振兴项目。
经过半年驻镇、驻村,邓剑尘所在的驻镇工作队立足汝湖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壮大村集体经济,顺利打开乡村振兴工作局面:仍图圩镇中心在驻镇工作队专项资金扶持下,修筑了仍图农贸市场,结束了该片区没有农贸市场的困局,并将以农贸市场为切入点,联农带农壮大周边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路子,进一步完善汝湖镇三产融合体系;七女湖休闲公园落成,提升了乡村风貌。而东亚村党总支部,更在邓剑尘的枢纽作用下,荣获 " 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 ",年度党组织考核获汝湖镇优秀等级。
在仍图市场开业之际,邓剑尘以家庭妇女的身份前来参观。" 新市场落成了,真是好。以前我们要在户外摆卖,日晒雨淋。现在摊档‘入室’,经营环境好多了。" 农户摊主每一句点赞,都让邓剑尘心潮澎湃。" 参与过才知道,和团队凝心聚力为民做实事,是很有成就感的。"
我最难忘的事
" 为村里的撂荒地复耕想办法,是我比较难忘的事情。这个问题拖了很久,得不到解决,我也看到了村干部的着急。没想到,在这个瓶颈的当口上,遇到了一个道路工程,施工方需要找地方回填耕作土,刚好我们村的撂荒地需要填土,双方需求正好互补,且时间契合得刚刚好。虽然尚未开始实施,但起码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当时,大家都很高兴。"
我的高光时刻
" 与驻镇队友一起努力促成项目落地的时候,便是高光时刻。
驻村前,我心里有点忐忑,怕第一次接触农村工作,力有不逮。但广东特有的‘组团式’帮扶,使我有信心做好眼前的工作。我们的驻镇帮镇扶村团队汇聚了市住建局与市城管执法局、市委编办、市接待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惠州学院等单位的资源,还有金融助理、农业科技特派员等支撑,大家资源互补,使乡村振兴工作顺利开局。我们跟镇里拧成一股绳,做成一件件事,这样的工作氛围,我觉得特别正能量。"
我的工作展望
" 继续融合驻镇工作队各方力量,助力推进汝湖镇乡村振兴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继续发挥驻村书记‘枢纽’作用,其中希望能够结合东亚村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实施‘城市共享菜园’的想法,发动各方资源推动东亚村城乡融合发展。另外,还需要跟进精品村产业配套、围绕产业开展的采摘园项目、光伏发电项目等,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