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3-06
两会代表委员建言癌症防治:推动癌症早筛,规范行业资质认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新快报讯 3 月 7 日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两会第二次 " 委员通道 " 采访中表示," 我们做癌症治疗的医生应该说最不想看到的‘晚’字,最想跟大家说的就是‘早’字。恶性肿瘤早期的唯一症状是没症状,没有典型的症状,因此在我们自认为很健康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肿瘤的筛查,早诊是非常必要的。"

他讲到:" 虽然科技在不断进步,但我们对肿瘤的病因还是知之甚少,但在与肿瘤的常年较量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规律,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缓慢的过程,它的发生和发展大都是从正常到癌前病变,再到早期癌,最后才发展到有临床症状的中晚期肿瘤,这个过程一般需要 10-15 年的时间。如果有肿瘤危险因素和高危的人群,这时候无论你有没有症状,到了 50 岁要主动做筛查,做早诊、做胃肠镜,避免晚期的发生。"

多位两会代表委员建言癌症早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花亚伟,全国人大代表于金明院士,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纷纷表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癌症防治的关键。早期筛查与诊断十分重要,有利于尽早干预癌症治疗,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升患者生存率。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3 月 6 日做客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两会健康策直播时建议,推进癌症居家早筛纳入医疗机构的认证体系。" 鼓励引导老百姓主动居家早筛,有助解决癌症预防筛查早诊的瓶颈,居家检测技术等初筛手段需要着力发展。" 代表委员们建议,居家早筛结果被医疗机构认可,首先要加强癌症早筛的合规化和资质认证,才能真正发挥居家筛查的 " 漏斗 " 作用。" 我们在极力推动多方去发展认证内镜前的初筛检测技术,鼓励引导老百姓居家自测,以提升筛查效率。" 王贵齐主任表示。

"2012 年,全国完成胃肠镜检查约 2800 万例,到 2021 年,这个数据大概是 3800 万例,过去 10 年,每年的检查量增长了 1000 万例,老百姓检查的需求还是非常强烈的。" 王贵齐主任在接受采访时介绍," 依据我们的指南,我国有 1.9 亿人是消化道高危人群,如果这些人都去做胃肠镜,3800 万和 1.9 亿这两个数字之间,供需差还是很巨大的。"

王贵齐主任认为,胃肠镜应该是用来精筛和诊治的,但是目前大多情况下我们把它当成初筛的工具了,每年 3800 万例胃肠镜对于肿瘤或者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并不高,比如,癌前病变进展及腺瘤,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初筛,检出率可能只有 30% 左右。他表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对一些患者来讲,可能也是一种过度诊疗。

3 月 2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引发《2022 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其中消化内镜专业的质控工作改进目标为 " 提高肠镜腺瘤检出率 ",明确将癌前病变的筛查作为肠镜检查的重要指标,前移关口到结直肠癌的预防。

顾晋表示,总体来说,就中国结直肠癌的 5 年生存率看,我国和欧美还是有差距,但这方面已经在逐渐地改变。中国需要筛查的高风险人群数量大,城市和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及各个地方发展不太平衡。

2 月 18 日印发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指出," 满足国家级质量评价指标,并参加国家级质量评价合格的检查检验项目,互认范围为全国 "。就此顾晋表示,癌症居家筛查未来如果被纳入医疗结构的认证体系,老百姓看病会更简单,医生看病效率也能够得以提高,居家早筛能发挥 " 漏斗 " 作用。

但顾晋院长同时强调,癌症居家早筛结果接入医疗机构的前提条件首先是加强资质认证。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这些检验试剂盒的认证和审批。第二就是企业研发部门要把试剂盒的费用要调到一个合理的空间,这样才能够让医保能够负担进去。第三个经过认证的试剂产品需要遵照临床指南的推荐在医生中普及和推广。

2022 年初,国家药监局批准了幽门螺杆菌消费者自测的 " 第一证 ",把检测场景从医院前置到家庭,让之前必须在专业医疗机构完成的检测可以有消费者自测完成。此外,国家药监局于 2020 年 11 月批准了国内首张癌症早筛注册证,面向结直肠癌的高风险人群,首次公布了癌症筛查自取样分子检测的审批标准。国内目前只有诺辉健康获批癌症早筛证和幽门螺杆菌消费者自测证。公司 CEO 朱叶青表示,癌症早筛行业的合规性至关重要。只有规范标准,居家检测的结果才具有权威性,具有临床价值,最终具有医学价值。居家筛查才能真正保证用户的根本权益,发挥 " 漏斗 " 作用。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相关标签

北京大学 癌症 王贵 全国政协委员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