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莉
广东省民族宗教委、中科院广州分院驻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涡水镇工作队队长
她说
" 我最牵挂的是如何让民族地区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如何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十数年军旅生涯,锤炼出方莉忠诚勇毅的品格;转业后在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下简称民宗委)的潜心沉淀,又让她对省内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等方面的发展经纬熟谙于心。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之时,45 岁的方莉请缨出任清远连南涡水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带领由帮扶单位派出的 9 名工作队队员,全情投入涡水镇的振兴浪潮。
深入调研,入户走访,恳切座谈,深谋远虑 …… 工作队用两个月的时间摸家底、理头绪、寻抓手、谋布局,用短短半年时间,探索出一条与涡水镇 " 水土相服 " 的振兴之路。
创新: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 刚到涡水,对万事开头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初来所见,方莉记忆犹新,面对乡镇 " 三无 ",她心情沉重," 党组织无力、集体增收无门、群众致富无路,尽管涡水镇脱贫攻坚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致富的基础较薄弱,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任务仍然较为艰巨。" 通过大量调研和认真思考,方莉决定从推动组织振兴入手,按照村党支部应当因地制宜推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方向,在涡水镇有条件的部分行政村试点开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工作中的方莉。
所谓 " 领办 ",即由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成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代表村集体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组织村集体和群众以土地、资金、劳动力入股,明晰村集体和入社群众股权,建立集体和群众经济利益共同体,通过抱团发展、规模经营,把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群众的主观能动有机结合,实现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双赢。
蓝图在胸,起而立行。去年 12 月,工作队在大竹湾村试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发展的冬菇种植项目,第一茬收成,就喜获 " 第一桶金 ",首批 3.1 万棒的冬菇种植产量创历史新高。" 可能是我们运气好。" 方莉笑道,该项目为涡水镇集体经济收入增加 30%,让 15 户农民实现增收,领到分红款的菇农们喜笑颜开,用最淳朴的方式向工作队表示感谢," 明年还种,跟着组织能多产菇、产好菇!"
虽然是一个小项目,但菇农的笑容,让方莉和队员们信心倍增。" 我们会大力推行领办合作社强村富民模式,在更多的村发展‘地方有特色、群众易发展、市场有需求、产出效益高’的绿色生态产业,让更多的农户参加到农业产业项目中来,使更多的群众受益。"
信仰:甘于奉献是党员的基本素养
" 也许对一部分人来说,一个女同志离开大城市到乡镇工作,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 谈及角色转变,方莉坦言,无论性别,对于一名党员而言,甘于奉献当是基本素养," 到组织最需要的地方去绽放青春,为民族地区的发展作出贡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的家人也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没有丝毫怨言。" 她说,从广州到涡水,车程需要 4 个多小时,考虑到路途较远,驻镇之后,自己两三个星期才回家一次,家里大小事,都是靠丈夫承担。
■方莉带领工作队队员深入脱贫户家中开展入户走访工作。
去年年底,方莉的母亲因病需要手术治疗,作为独生女,她知道本应回到父母身边照顾," 但当时工作特别忙,只能请丈夫代我尽孝。" 令方莉欣慰的是,老人非但没有责怪,还打电话让她不要担心,安心工作," 挂断电话,才发现眼眶湿了。家人的支持和付出,我非常感恩。"
部队转业干部的身份,让方莉懂得责任与担当。而转业到民宗委民族处工作多年,她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对民族工作、农村工作并不陌生," 所以来到涡水镇,我很快就适应了工作角色的转变。" 她笑着说,在工作中,自己从不认为女性与男性相比有什么区别,相反,因为平易近人、善于沟通、细致入微等优势,反而更易于被接受和认可。
农业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但方莉最牵挂的,是如何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农村教育资源水平普遍低于城市,我们工作队将用 3 年的时间全力以赴提升涡水镇学生素质教育。" 她说,去年 12 月,工作队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健康研究院携手,在涡水镇中心学校启动 " 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科普助力乡村振兴 " 三年科普行动计划,主要包括科普进校园、聘任科技导师、科学云课堂等多种活动。" 以后每年的公众科学日,我们还会组织涡水镇中小学生到中科院广州分院进行研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为涡水镇的人才储备库提供后备军,实现涡水镇人才振兴。"
我最难忘的事
" 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是我们大胆创新,指导大竹湾村成立了连南县第一家代表农村集体经济和大多数群众利益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冬菇种植项目。刚开始,村民不信任我们,为了带动村民入社,我们说服村‘两委’成员带头入股,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宣传发动,耐心地给村民算长远账。最终,15 户村民加入合作社。通过几个月的努力,该项目为涡水镇大竹湾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 30%,让入社农民实现增收。"
我的高光时刻
" 我和其他队员一样,每天在做着一些普普通通的事情,组织上给了我很多的荣誉,比如推荐我为全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优秀巾帼队员、年度考核优秀等。这些荣誉决不是我一个人的,它属于培养教育我的省民族宗教委,属于这段时间以来和我一起同甘共苦、共同奋斗的队员们,属于理解我、支持我的家人们。"
我的工作展望
"2022 年,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发挥组团帮扶单位资源优势,开展‘项目、产业、医疗、文化、教育’等帮扶活动,真心真情化解群众急难愁盼。扎实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总结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强村富民模式,因地制宜培育一批地方有特色、群众易发展、市场有需求、产出效益高的绿色产业项目,实现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双赢。"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