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脉 2022-03-08
来认识一下江苏才女“宜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3 月 8 日,妇女节,来认识一下江苏籍的才女宜修。不是《甄嬛传》里的皇后宜修,是晚明吴江沈氏家族才女沈宜修。

她是一位传奇才女,写得了诗、带得了娃,美貌与才华兼具。

宜修的一生,虽然有着优渥的家庭环境,但也多有坎坷辛酸,比如,与丈夫聚少离多、心爱的女儿早逝,但她始终对生活温柔以待。

" 香雪吟 "

既然说到 " 宜修 ",就先给大家讲讲这个名字。既然出现重名,那显然不是随便起的。

" 宜修 " 这两个字,出自屈原《九歌》中 " 美要眇兮宜修 ",形容娥皇的 " 容德之美 ",大意是美好、精巧而带有修饰感。就像现在高频的 " 若汐 "" 一诺 "" 梓涵 " 一样,名字寄托了父母对女儿太多美好的期许。

沈宜修人如其名,才貌双全。

" 素魄含芳照玉台,梦回残月影徘徊。独怜芳信双鱼远,几许闲愁怯自裁。"

这样《梅花诗》,她的个人作品集《鹂吹》中收入了 100 多首,又叫《香雪吟百首》,写的是夫妻、亲人之间的相思、离愁,还有像落花一样飘然而逝的美好年华。

除了离恨闲愁,闺中生活也有轻松愉快的时刻。才女闺蜜团的日常,就是写诗发朋友圈,相互开开玩笑:你看,姐姐又在照镜子了,就是沉迷于自己的美貌,怎么也看不够呢。

" 星眸梦乍舒,宛转看不足。一笑绕春愁,含情低黛绿。" ——《六妹照镜口赠》

个人专辑《鹂吹》保存了她 800 多篇文学作品,其中诗 624 首、词 190 阙。这是什么概念呢?历史上著名的才女蔡文姬仅存诗 3 首,李清照存词 49 首。相比之下,宜修的诗比她之前历代才女的作品都要幸运地多。

宜修的作品中,虽然没有要求我们 " 熟读并背诵全文 " 的篇目,但是让我们可以看到,在晚明繁华富庶的吴江,世家大族女性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天才少女

宜修和历史上很多才女一样,出身名门世家,家庭成长环境就是文化的沃土。

吴江沈氏一族人才济济,单说宜修父亲沈珫这一辈,就有五人同中进士,被誉为 " 沈家五凤 "。最有名的是她的族伯父沈璟,他是一代曲坛盟主、吴江派的领 袖,和汤显祖在戏曲创作、理论问题上争锋相对,后世称之为 " 汤沈之争 "。

沈家的女儿也个个巾帼不让须眉,4 代出了 28 位女性作家,只是可惜不能去考进士。

宜修出生在这样的家族,可以说是赢在了起跑线上。那个时代,女孩没有出门上学的机会。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也许是她们获取知识唯一的机会。

更难得的是,小宜修资质过人,从小拿到的就是天才少女的 " 剧本 "。她四五岁就过目不忘,别人 " 举一反三 ",她能 " 得一知十 ",家里的书籍都被她翻了个遍,大人们都很惊讶。

红袖添香

早慧的宜修深得长辈喜爱,堂叔为她相中一位同乡的儿子,对方父亲对宜修非常满意,早早定下婚约。万历三十三年 ( 1605 年),沈宜修出嫁了。

虽然这桩婚事始于 " 父母之命 ",但是夫妻二人却意外地合拍。

从外貌上看,16 岁的宜修 " 颀然而长,鬓泽可鉴 ",丈夫叶绍袁那时 17 岁,是 " 鹊起时髦,珠莹玉秀 " 的翩翩少年郎。两人站在一起,光看颜值就很搭。

叶绍袁惊叹于宜修那过目不忘的本事,说她堪比才女谢道韫。反正 " 炫妻 " 不用交税。后来,他更是把她当作个人专属 " 阅卷老师 "。叶绍袁在准备科举考试时,每写完一篇题目,都会请妻子批改,还把修改后的文章拿给自己的朋友看,恨不得告诉所有人 " 我老婆可有才了!"

颇有文名的叶绍袁,早年在科举中却总是考不出好成绩。面对丈夫屡试不第,沈宜修变卖自己的嫁妆以供家用,依然勉励他一心进学。在他又一次赴试时,她作了一首《甲子仲韶秋试金陵》送给丈夫,说到 " 而今莫再辜秋色,休使还教妾面羞 ",调笑中又带着激励。

明天启五年(1625 年)叶绍袁终于进士及第,背后离不开沈宜修多年的付出。

宜修是叶绍袁一生的 " 白月光 ",两人年少情深,从未相看两厌。她过世以多年以后,他仍念念不忘:记得她的博学多才,记得她辛苦操持家业的不易;也记得她有点小洁癖,家里的桌椅几案,都要一尘不染。

女儿也是诗友

宜修和丈夫叶绍袁,堪称才貌相当的天作之合。他们的优秀基因,完美地遗传给了子女。

儿子叶燮是著名诗论家,女儿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都是有名的才女。

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在沈宜修这里,女儿不仅是小棉袄,更是能与她唱和的小诗友。

女子无才便是德?沈宜修可不信这一套。不管男孩女孩,到了四、五岁,沈宜修都会给他们启蒙,《楚辞》《长恨歌》《琵琶行》…… 都是叶家娃们的常用 " 教材 "。

女儿们几乎就是妈妈的 " 翻版 ",从小才名在外。长女叶纨纨有《愁言集》传世;次女叶小纨《鸳鸯梦》传世;三女儿叶小鸾著有诗集《返生香》、词集《疏香阁词》,以及《分湖石记》《蕉窗石记》等文。

闲暇时光,家庭生活的日常不是唠嗑打牌,而是吟诗作赋。宜修和女儿们一起 " 题花赋草,镂月裁云 "。

正值青春期的叶小鸾赋诗《晓起》: " 听莺啼柳怨,看蝶舞花愁。" 少女的点点闲愁跃然纸上。沈宜修作《题小鸾所居疏香阁(次季女琼章韵)》附和,她安慰女儿," 次第芳菲节,琬琰知未休。"

不止她们母女自得其乐,家里的一众女眷都被发动起来,抛下剪刀尺子,拿起笔墨纸砚,不裁衣服,改作诗赋文章。松陵之上,汾湖之滨,刮起了一股女诗人风。

只是天妒红颜,崇祯五年(1632),17 岁的叶小鸾在结婚前 5 日病逝,大姐叶纨纨哭妹过度,两个月也悲恸而绝。白发人送黑发人,沈宜修将痛苦诉诸密集的悼亡诗。3 年后,她亦撒手人寰。

崇祯九年(1636),叶绍袁集妻子、女儿们的作品,收录于《午梦堂集》,一门风雅流传后世。

" 她视角 "

宜修这么有优秀,如果我说,她还只是江南才女之沧海一粟,是不是很 " 凡尔赛 "?

像她一样的美才女,明清时期江南一带真的很多。

她们常常是一个家族组团 " 出道 "。吴江沈氏家族,自沈奎六世至九世凡 4 代,出现 28 位女性作家;戏曲家、鄞县屠隆的家中,妻子杨氏、女儿屠瑶瑟、儿媳沈氏都能写诗;会稽商周祚的女儿景兰、景徽都是诗人,商景兰和祁彪佳的子女也个个都有诗才;太仓毕沅一门能诗,自太夫人以下,闺阁俱工吟咏;钱塘袁枚三个妹妹都能写诗。

江苏文库研究编的《江南文化视野下的明清通俗小说研究》中,作者冯保善分析了 " 明清江南女教与女性地位的潜滋暗长 ":

明代中晚期以降,女性教育迅速发展,大批女性诗人涌现即显见例证。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统计历代女性作家人数," 汉魏六朝共 33 人,唐五代 22 人,宋辽 46 人,明代近 250 人,清代 3660 余人。" 由此不难看出,明清女性教育发展的迅猛态势。

美国学者曼素恩《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附录《清代女作家的地域分布》,统计清代女性诗人的地域分布,长江下游占全国女诗人之比高达 70.9%。

清代全国各个地方,哪里才女多?排名前九位分别是:钱塘、常州、吴县、嘉兴、常熟、海宁、吴兴、吴江、松江,合计 1242 人,在全国女性作家中占比 39.0%。这些地方,无一例外都在江南。

她们,美好而精致,

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

一笔不容忽视的 " 她视角 "。

她们的光芒,

温柔了岁月,

照亮了历史。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张文颖 邓雯婷 刘静妍

图 | 现代快报 + 记者 赵杰

视频 | 现代快报 + 记者 邓雯婷 刘静妍

相关标签

闺蜜 吴江 江苏 李清照 天才少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