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深圳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不少深圳市民身处封控区、管控区,难免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状态。足不出户时,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出现不良情绪该如何应对?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福田区心理健康中心)副主任医师李丽红给出几条建议。
保持规律作息,与亲友保持联系
李丽红表示,虽然不能出门,但也要保持正常规律的作息。建议大家保持早睡早起的规律作息,每天睡眠时间为 7 到 8 小时是最理想睡眠,不要熬夜,也不要过度睡眠。如果您白天犯困,试着稍微限制下午睡眠,把睡意留到夜间就寝时间。同时,建议大家保持规律进食,吃健康营养新鲜的食物,不暴饮暴食,有助于我们保持身心健康。
适量运动是很好的缓解和应对不良情绪的方式。小区被管控期间,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建议每周进行 3 — 5 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为 30 — 45 分钟(也可以分开一天多次),运动强度以微汗、运动时可以保持适当言语交流为宜,逐渐养成运动的习惯。运动时间可以选择在早晨、傍晚及其他空闲时间,在睡前 2 — 3 小时内不建议运动。
白天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节律,定时睡觉起床,按时作息、适当锻炼,不 " 耗竭式 " 玩乐,避免过度投入工作或过分劳累。即使居家期间,也不要忽略自己的穿着打扮,早上起床,挑选一套干净整洁舒适的衣服会让您的心情保持愉悦。
此外,要与亲友保持联系,如果是与家人一起居家,家人之间可以多交流,相互支持。如果是一个人独处,建议通过网络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确保自己获得联结与支持。
出现不良情绪先接纳再排解
在小区被封控、管控期间,有的居民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如何应对这些情绪?李丽红建议,这些情绪可能是应激反应,如果出现了应激反应,要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反应,只是反应有点过了而已,就像闹钟的铃声太大了一样,要做的就是把音量调低一点就行了。
具体来说,可以保持对自己身体反应、情绪的觉察,并且接纳这些应激反应。对于痛苦的感受、恐惧的情绪,主动接纳它们,为它们让出空间,不去抗拒、控制和逃避它们,将它们作为客体去观察。当出现不安情绪时,可以做腹式呼吸,它可以通过调整呼吸,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我们的神经系统稳定下来。
此外,李丽红建议给自己准备一个情绪急救工具箱,在您感到不安、焦虑、愤怒、心情低落的时候,在工具箱里找到当下可以做的事情去做。一是听您喜欢的音乐(把您最喜欢的音乐收藏在您的歌曲目录中,以便随时可以获取)。二是做喜欢的运动(打太极、瑜伽、跳绳等等);练习深呼吸、洗热水澡、洗头、做个面膜。三是做家务,包括整理衣服、房间杂物,做美食,体验专心做美食的过程,并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四是静下心来喝一杯茶,养花、养鱼或抱抱您心爱的宠物或者公仔。五是查看与家人一起游玩的照片,与亲友聊天等。
当尝试了上述方法,觉察到效果不大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寻求专业心理援助。每个封控区都有心理医生,需要的时候可以向社区询问所在社区心理医生的电话,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的心理服务专业人员全天候接听。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