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雕版印刷最早起源于初唐吗?为什么说 " 铜版 " 一词义同 " 监本 "?如何鉴定木质、泥质和金属材质的活字印本并分析判断其制字排版过程?清末为何涌现出雕版翻刻石印本和铅印本的反常现象?传统活字印刷为何未能取代雕版?
对于中国印刷史上的诸多疑难问题,《中国印刷史新论》以印刷术的产生与发展为主线,肌理分明地勾勒出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及铅印、石印、油印等的应用及其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又尤其详于活字印刷。从印刷术起源到近现代印刷和出版文化,贯通了整个中国印刷史。
它同时开中国印刷史研究新风,既关注书籍实物,注重对印刷过程中物质载体的研究;又强调通过语言学进行的词义考辨,对于与实物技术特征不符或没有实物可以对照的文献记载,确定词语的真实含义。
艾俊川,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现为《金融时报》编辑、北京印刷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鉴定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研究兴趣为印刷史、货币金融史、文献学和近世人物掌故,著有《文中象外》(2012)、《且居且读》(2021)等。
《中国印刷史新论》
艾俊川 著
中华书局 2022 年 1 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