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2-03-10
全国癌症报告时隔3年再更新:每天超 1万人被诊断出癌症!重点防好这几种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2 月 27 日,国家癌症中心在自有外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国家癌症中心杂志)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报告。这是自 2019 年国家癌症中心在《中国肿瘤》杂志公布 2015 年的发病数据后,首次权威更新公布全国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率。

细心的人可能会疑问,最新报告怎么用的是 2016 的数据呢?

这是因为全国数据收集、整理和核查等需要时间,因此,癌症报告通常有一定的延后,此次发布的研究结果使用了 2016 年全国最新、最具代表性的数据,包括 487 个癌症登记处,覆盖人口约 381,565,422 人,占 2016 年底全国人口的 27.60%。①

每天超过 1 万人被诊断出癌症!

根据报告显示,2016 年我国共新发约 406.4 万恶性肿瘤病例,241.35 万因恶性肿瘤死亡的病例。

也就是说,我国平均每天有 1 万多人会被诊断为新发癌症,平均每分钟有 7 人确诊。

1. 哪些地区癌症更高发?

从地区发病率来看:华南地区的恶性肿瘤年龄标化发病率最高,紧随其后的是东北地区和华东地区。

从地区死亡率来看:华中地区的恶性肿瘤年龄标化死亡率最高,紧随其后的是东北地区和华南地区。

2. 哪些年龄癌症更高发?

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分别在 80-84 岁和 85 岁以上的年龄段达到高峰。

60-64 岁和 50-54 岁年龄段的恶性肿瘤病例最多,60-64 岁和 75-79 岁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的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也最多。

一般来说,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但 20-49 岁年龄段的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3. 哪些癌症在高发或降低?

从单个癌症变化趋势来看:食道癌、胃癌、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

结直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宫颈癌、甲状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①

远离癌症,重点防好这几种癌!

在这份报告中分别列出了男女发病率最高的几种癌症。

男性: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道癌,这 5 种癌症占男性所有新诊断癌症的约 68.83%。也就是说,预防好这 5 种癌症,男性就可以预防 68.83% 的癌症。

女性: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这 5 种癌症占女性癌症死亡总数的约 56.11%,预防这 5 种癌症,女性就可以预防 56.11% 的癌症。①

不过,看到这个里发先别慌,其实肿瘤从一个正常的组织细胞演变成一个直径 0.5~1 厘米左右的实体瘤,可能需要多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被体检及早准确发现,那么早点治疗,就能把癌症扼杀在萌芽中。很多原位癌及时手术切除后,患者基本和健康的正常人生活、寿命无异。

所以,常见的癌症筛查,选对检查项目太重要了,很多人没能及时查出来,主要是检查方法选错了!记住,这些才是查癌的 " 金标准 "!

1. 肺癌——低剂量螺旋 CT

以前很多人通过 X 光片来筛查肺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杨宇飞 2013 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中介绍,由于胸部 X 光片分辨率低,检出率比较低,如果能用胸部 X 光片检查诊断是肺癌,临床常常就已经到晚期了,早期筛查意义不大。

杨宇飞医生建议,用 CT 检测肺癌,其分辨率高,肺癌肿瘤在 1 厘米,甚至 0.8 厘米时即可被查出,因此建议 50 岁以后的中老年人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体检中把 X 光片换成低剂量 CT。②

2021 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也建议,肺癌高危人群,要进行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③

2. 胃癌——胃镜 + 活检

很多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主动去做胃镜。2018 年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协作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胃癌在我国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2 倍多。而主要原因是相对于国外,我国筛查胃癌的 " 金标准 " ——胃镜检查的普及程度非常低,导致 90% 以上的胃癌患者发现即晚期,五年生存率不足 20%。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科主任左秀丽 2019 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中指出,晚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不及 20%,而 90% 的早期胃癌是可以治愈的。令人痛心的是,我国 90% 的胃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而胃镜检查是胃部疾病诊断的一线方法,通过胃镜 + 活检筛查,胃癌其实是可以预防的。所以一定要及时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胃镜检查,千万不要等到病情恶化时才考虑做胃镜。④

3. 肝癌——甲胎蛋白 + 肝脏 B 超

查肝癌需要做 " 甲胎蛋白 +B 超 " 联合检查。需要注意的是,单独用甲胎蛋白普查,会有一定漏诊。根据多年的临床试验证明,B 超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检测肝癌准确率达到 90% 以上,是临床诊断早期肝癌首选的检查方法。⑤

2021 年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也建议,肝癌筛查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 ( AFP ) 和肝脏 B 超检查,高危人群每 6 个月筛查 1 次。③

4. 结直肠癌——肠镜

作为肠癌检查的有效手段,很多人对于肠镜的接受程度同样不高。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 2018 年 7 月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从事消化科工作多年,一直耿耿于怀的是患者对于胃肠镜检查的排斥和抵触。他也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超过 45 岁一定要做肠镜,做一次肠镜管你五年、十年没问题,你不会得结直肠癌。⑥

2021 年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强调,大肠癌筛查从 45 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 1 次大便隐血(FOBT)检测,每 10 年 1 次肠镜检查,直到 75 岁。③

5. 乳腺癌——钼靶检查

上海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乳腺学组组长、复旦肿瘤医院的放射诊断科主任顾雅佳 2019 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介绍,针对乳腺癌的 X 线检查,又称钼钯检查,是目前诊断乳腺疾病简单有效的筛查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行政副主任柴维敏解释,对于超声或磁共振等无法看出的微小钙化灶,X 影像检查恰好比较敏感。加上拍好还有成片可供保存,因此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均为首选。针对普通人群,《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推荐 40-45 岁的女性应每年做一次乳腺 X 线检查,45-69 岁女性每 1-2 年进行一次。⑦

6. 食道癌——内镜检查

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外科大科主任郝安林教授 2021 年 12 月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食管癌早期症状不太典型,容易被忽略。" 因此对于食管癌,想要早发现,仅仅通过症状来诊断,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尽早筛查。⑧

据上海市抗癌协会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的 2021 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建议,食道癌筛查优选普通内镜检查,高危人群每 2 年检查 1 次。内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轻度异型增生,每年 1 次内镜检查;内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中度异型增生,每半年 1 次内镜检查。③

7. 甲状腺癌——颈部超声

在大多数恶性癌症中,甲状腺癌相对来说是 " 温和 " 的,它一般不会侵害其他器官,只要规范治疗,不少患者可以长期生存。

甲状腺癌最有效的筛查手段是颈部超声检查。一般人群 20-29 岁每 2-3 年 1 次临床颈部体检,30 岁以后每年 1 次。30 岁后每年 1 次颈部超声检查(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 1 次颈部超声检查。③

来源 健康时报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高发 宫颈癌 癌症 国家癌症中心 高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