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冲刺,蟾宫折桂可期。距离 2022 年高考不到 100 天,如何在最后阶段查缺补漏、调整心态、从容应考?如何在剩下的时间里使高考成绩更进一步?接下来一段时间里,黔学帮将邀请贵阳一中高三年级各学科优秀教师代表通过视频 + 文字的形式," 对话 " 全市高考备考学子,让大家轻松备考,迎战高考!
第一讲:语文
精准应对 克难攻坚
主讲人:张春英
贵阳一中高级教师,唐远霞名师工作室成员,上海大学文学硕士;
曾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省级微课比赛二等奖、省级优秀科研课题二等奖等;
多年从事高三语文教学工作,多次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讲座、示范课与高中新教材教辅资料编写等活动;
在《满分作文》《新课程导学》等刊物上公开发表教学论文多篇。
高考语文涉及知识点多、阅读材料面广、概念内涵深厚。当下,全市高三学子已经进入第二轮高考复习,如何利用好如此宝贵的时间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呢?张老师建议大伙儿要从不同专题着手,跟随老师循序渐进地复习,将专题难点一一攻克。
张老师认为,在备考之前要了解备考指导思想。首先要了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 修订版)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中可以看出,高考起的是 " 基于情景、能力立意、服务选拔和导向教学 " 指挥棒作用,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高考语文 " 五育融合、全面育人 " 的价值导向。
其次,要关注近五年高考语文命题走向,重视阅读和写作能力,注重语言运用的情境,发展思辨能力。
当然,在不同阶段备考是有所区别的:
一轮复习:" 地毯式 "" 撒网式 " 考点全覆盖;
二轮复习:巩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做题规范;
三轮复习:回归基础,查缺补漏,注重全面规范。
针对二轮复习,张老师则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复习:
知识储备不厌其烦
1. 64 篇篇篇清:挑选篇目,题单填空或原文默写,重理解、订正。
2. 文化常识、近义词:能够由已知排除未知。
3. 专题谱系准确全面:常回顾重难点,错题及时 " 正本清源 "。
4. 作文素材天天见:运用素材积累本,每周整理一类素材,明确适用话题或角度,能够简洁概括和评价,经常回顾重温。
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一)选择题 :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做法:
1. 整体阅读是前提,避免断章取义。
2. 快速锁定关键词,冷静比对判断。
3. 论证方法概念清,拒绝费时纠缠。
4. 前后逻辑有关联,推断必重语境。
●拓展:
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语用题,如 17~19 题中的词语选用、病句修改和补写句子,20 题的根据语境补写句子,都要根据具体内容、前后文逻辑关系识别信息,进而判断和表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重文体特征,灵活审题,严谨全面作答
●小说:
1. 概念决定文体特征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题目注重对各要素的考查或对各要素与主题关系的探究考查。
2. 灵活审题,严谨全面
(1)万变不离其宗: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是答题关键
(2)静观其变,冷静灵活,明确角度
❆理解有关人物、环境、情节、主题的常式和变式题目类型,冷静灵活应对。
3. 小说简答题对策:
(1)文本意识:贴近文本,有理有据
(2)主旨意识:整体把握,内引外联
(3)关键词句意识:凸显关键,放大内涵
(4)多角度意识:条分缕析,多角度呈现
(5)规范表述意识:明晰题旨,规范表述
●散文
1. 特点决定重点——形散神不散
形式灵活:线索、结构、标题、人称、语言等角度皆是出题重点。
" 神 " 唯一:抓住主旨、情感。
2. 审题重角度,答题 " 形 "" 神 " 兼顾
① 2017 年全国‖卷:结合全文,说明文中 " 窗子 " 的含意。(《窗子以外》林徽因)(理解重要词语含意)
② 2021 年全国甲卷: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 ? 请谈谈你的看法。(分析文章情节段落作用)
③ 2021 年全国甲卷: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及文本主旨)
建议:
❆熟识散文各考点,读文重 " 神 ",牵一发而动全身(形)。
❆散文和诗歌的考查角度多有相似,可参照复习。
(三)文言文阅读:2021 年选文和命题都发生了变化,出现纪事本末体选文,12 题题干和选项也略有不同
重点关注:
1. 人物传记高频词
2. 文言文重要实词词义
3. 文化常识
4. 翻译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合理推测
❆立足文本,提高理解与运用能力。注重积累,立足语境,灵活运用。
做法建议:文言词语可利用小题单定期(比如每周两次)检查积累掌握情况。翻译可通过小语段强化训练。
(四)古诗文阅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
重点关注:
1. 诗歌的艺术手法:术语、作用
2. 常见意象的含义
3. 诗歌的主旨、情感
例 1:2021 年甲卷: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 " 仕 " 与 " 隐 " 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考查分析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及处世态度的能力。
例 2:2021 年乙卷: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特色的能力。
答题规范提示:
1. 答案不能只答术语或框架,要结合文本简析。
2. 突出关键词,分点呈现,务求全面。
3. 常见形式:关键词 + 文本分析。
4. 书写整洁。
作文:审题立意合理,字数达标,卷面整洁
(一)关注时代热点,培养理性思维
1. 敬业奉献、2. 青年担当、3. 家国情怀、4. 公德法制、5. 理性敬畏、6. 榜样旗帜、7. 健康成长、8. 乐观自信、9. 科学精神、10. 人类命运共同体、11. 北京冬奥会(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审读材料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看到不同材料之间的共性,更要关注不同材料之间的个性。
例如:2021 年全国甲、乙卷作文:相对淡化了情境设计,改变了实用文(发言稿、书信)方向,突出行文的思辨性。任务中的 " 自身发展 ",引导考生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身实际、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对实现理想过程中的基础、目标、实践等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思考。
(二)关注材料情境,落实写作任务
推荐审题立意方法:材料作文四个内容审题立意法
1. 对象性内容:何人、何物、何事、何概念
2. 过程性内容:首先、然后、起因、经过、结果
3. 关系性内容:人和人之间、人和物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概念与概念之间
4. 目的性内容:含意
作文温馨提示
1. 议论文标题和论点一致,尽量体现倾向性;
2. 开头部分体现材料与论点的关系;
3. 论述过程中、结尾应体现出与材料的呼应性,即扣题、点题;
4. 书写:清晰,清爽。字体不宜太大或太小,约占格子的三分之二。
在复习建议的最后,张老师用一句话勉励大家,希望同学们天道酬勤,六月待花开,功不唐捐,一起向未来!
来源 黔学帮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