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盈盈的公园广场。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园广场、口袋公园相继建成开放,绿色逐渐成为汕头亮眼的底色,行走于这座海滨城市,赏绿荫、闻花香、听鸟鸣,市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 作为园林绿化工作的主管部门,市城管部门致力提升城市绿化品质,改善市容环境,优化人居环境,助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努力将汕头打造成绿意盈盈、花团锦簇的 " 城市大花园 "。
一园一品助推公园广场换新颜
近年来,汕头市容环境发生的变化有目共睹,园林绿化方面尤为显著。新建、改造的公园广场纷至沓来进入大家视野,让市民出行游玩有了更多的选择。以 " 创建国家文明城市 "" 举办亚青会 " 为契机,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城市绿地。据统计,2020 年我市的公园绿地增加 166.82 公顷,2021 年又增加了 69.09 公顷。
刚过去不久的春节,市华侨公园完成改造提升,以焕然一新的面貌,重新与汕头市民见面,成了汕头人春节期间游玩的热门 " 打卡地 "。阔别三年多,清新典雅、绿意盎然的园区环境,让市民感觉 " 似乎未曾分开过 " 的亲切。大家在这里闲庭信步、运动锻炼,享受公园绿地改造的丰硕成果。
去年建成的公园多不胜数。礐石大桥是重要的城市门户,在其南侧,占地面积约 1400 亩的南滨公园、约 266 亩的石林公园去年建成并向市民群众开放。在高标准迎亚青、做好亚青会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工作的背景下,相关部门通过拆违清理、整治提升,两个公园拔地而起。有了它们的 " 点缀 ",濠江区礐石大桥周边的景观效果显著提升。
市城管局园林科副科长林晓敏介绍,按照 " 一园一品、各具特色 " 的总体思路,近年市城管部门对中山公园、金砂公园、西堤公园、七日红公园等一批公园广场进行微改造,深挖和利用在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潮汕文化、花文化资源,打造石炮台公园国防教育主题展览馆等多个公园品牌,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怀,使老公园广场焕发新活力。
振奋人心的是,今年我市的内海湾景观提升项目和人民广场景观改造提升工程,都将争取在 " 五一 " 前向市民开放。此外,继津湾公园、东海岸公园在 2020 年国庆节开园,东海岸片区的侨韵公园(超 2 千亩)也正在加紧建设中,完成建设后,它将成为市区最大的带状公园。
全市计划新建 150 个口袋公园
大而强,小而精。记者了解到,汕头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绿地分布不均匀,今年我市将以 "300 米见绿、500 米见园 " 为工作目标,充分利用规划绿地、城市边角地和闲置地,推进一批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建设,力争以微改造和少投入,取得大变化和大成效,提供更丰富的休闲活动场所,真正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为贯彻落实市党代会和市委全会精神,市城管局制定了《汕头市口袋公园建设三年工作方案》,计划建设一批社区绿色开放空间,全市计划新建 150 个口袋公园,打造 " 十五分钟生活圈 ",助推城市 " 微提升 "。
" 自我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按照‘先绿后美’的工作思路,对龙湖沟、新河沟、黄厝围沟等绿化平台进行升级改造。" 市城市绿化中心主任卢奕强介绍,升级改造过程中,设置座椅及体育设施,配套管理间、厕所和照明设施,使原来脏乱差的绿化平台,变成群众家门口的社区体育公园,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 " 出门即公园 " 的幸福感。
" 三分种,七分养 "。近年来,市城市绿化中心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重点做好绿化带、行道树、渠化岛时花的精细化管理,巩固园林绿化成果,提高绿化成活率和保存率。通过运用色彩斑斓、赏心悦目的时花替换原有单调低档、僵硬呆板的花灌木,使渠化岛成为道路视觉的焦点,成为市区的 " 迷你小花园 "。
据悉,市城管部门还在市区主次干道、绿化平台也设置了五彩缤纷、别具一格的园林艺术景观,如 " 扬帆启航 "" 潮起汕头、韵动亚洲 " 等,将城市文化与立体园林艺术景观紧密结合,提升绿化景观效果,丰富绿化文化内涵,为市民精心 " 打造 " 走出家门就能欣赏的 " 视觉盛宴 ",增添鮀城的 " 亚青味 "、文化味。
来源:汕头日报 记者 林彦恂 林鹏 摄影报道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