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湖南卫视大型民歌竞唱节目《春天花会开》上周五开播,首期节目即引发广泛讨论。节目中呈现了《洞庭鱼米乡》、《光》、《刺勒歌》等多首经典民歌,舞台惊艳。但也有些歌曲的改编引发热议,其中 milk 乐队的《鸿雁》反响两极,有人表示很喜欢,有人则称 " 太离谱 "。《鸿雁》原唱额尔古纳乐队接受采访,认为 milk 乐队的改编挺有意思也很细腻,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他们认为民歌的改编要与时俱进,因为 " 民歌必须得发展,而每个时代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
传承还是创新?
雷佳:民歌是在生活实践当中不断焕新的
首期节目中,多首经典民歌都有了新的呈现,milk 乐队的《鸿雁》不仅加入了吉他、贝斯和萨克斯等乐器,整体也融合了爵士和 R&B 等多种音乐风格,改编颇令人意外。现场观众有的表示非常喜欢这种新颖的改编,让传统的东西焕发新的生机;有的则称还是更喜欢原版辽远悠扬的感觉。该曲在网络上同样引发热议,网友甚至为此展开 " 唇枪舌战 "。
其实,雷佳、华晨宇、谭维维三位 " 伯乐 " 对于《鸿雁》的改编也意见不一。谭维维表示太大胆的突破可能会和自己的想象有偏差,她强调不要为了创作而创作," 民歌是我们的民族记忆,我觉得对于整个情感的表达、文化背景,我们可以再斟酌。" 华晨宇则认为年轻人玩音乐就是要大胆和创新,这一点他非常支持,只不过创新的同时也要找准歌曲真正要表达的意思。他鼓励 milk 乐队说:" 我相信你们,其实是有这个能力和这个技术的。"
而被称为 " 行走的教科书 " 的雷佳,直言 milk 乐队的改编提出了一个 " 民歌的传承和创新 " 的命题,这正是《春天花会开》这个节目的使命。同时,她还科普了《鸿雁》这首歌的演变,指出《鸿雁》这首歌最早是一首敬酒歌,后来通过牧民的改编和传唱有了更多的版本," 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一版是吕燕卫后来填词的,实际上它是人们在生活实践当中不断创造不断焕新的。" 她建议 milk 乐队可以到内蒙古去走一走,在感受过那里的生活后改编起来会更加贴近,音乐也会更加丰富。
民歌改编要年轻化?
额尔古纳乐队:每个时代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鸿雁》的改编引发热议后,原唱额尔古纳乐队接受采访。对于有观众指 milk 乐队的改编虽然好听但没有了草原味,听不到游牧民族的思念之情。额尔古纳乐队表示:他们的改编其实挺有意思,也很细腻。队长玛西巴图说:" 这版改编其实特别好,我第一次听,觉得挺有意思,耳目一新。" 不过,他们也认为,milk 乐队的主唱毕竟是外地人,生活方式和环境跟草原歌手完全不一样,这是不可比的。
《鸿雁》的大胆改编,也触发了 " 我们要不要为了迎合年轻人而去改编民歌 " 的问题。对此,玛西巴图就表示考虑年轻人的需求未尝不可," 因为民歌必须得发展,民歌以各种方式让人听到,如果它还是原来的那种最原始的状态,有可能现在很多年轻人是听不了的,因为它太古老了或者是不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其实内蒙的很多民歌都在改变,有的最早的歌词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歌词,每个时代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它不断地改变,才出来了今天的民歌。" 玛西巴图说,他们自己现在也在不断创新,会采用现代的手法或者技法。
对于年轻歌手和歌者对民歌的再创作,额尔古纳乐队也给出了建议,他们认为每个人对于歌曲都有自己的理解,主要还是要抓住歌曲的灵魂,再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改编。" 希望大家多多感受,超越经典。"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