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 哈尔滨记者 申志远 于秋莹 文 / 摄 / 视频拍摄
2022 北京冬奥会已经圆满落幕,中国队创造了冬奥历史最好成绩,咱黑龙江的体育健儿们可谓撑起了金牌榜的 " 半壁江山 "。北京冬奥会期间,除了各大冰雪项目受到追捧,被誉为 " 短道冠军之乡、世界冠军摇篮 " 的七台河也成功出圈,这里培养出了杨扬、王濛、孙琳琳、范可新、张杰等 10 位冬奥冠军和世界冠军。提到七台河就不得不提 " 冰上短道教父 " 孟庆余,他先后培养出杨扬、王濛、孙琳琳、范可新 4 位冬奥冠军,可惜的是这位传奇人物已故去多年。
图为孟庆余
2006 年,在前往哈尔滨训练的路上,孟庆余死于一场交通事故,年仅 55 岁。当时,龙江电影制片厂在第一时间策划组织拍摄了电影《破冰》,真实地还原了一个基层教练数十年如一日,挖掘培养速滑人才的动人故事,并被确定为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献礼影片。
在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孟庆余和电影《破冰》频繁登上微博热搜刷爆朋友圈。斯人已去,但人们依然可以通过电影《破冰》还原孟庆余传奇的短道速滑人生。为此,记者专访了龙江电影制片厂厂长王雪莲,听她讲述电影《破冰》幕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 牤子精神 " 的基层教练成了 " 冰上教父 "】
2019 年,王濛回东北,随身带 75 块金牌,过安检时,工作人员都惊到了 " 怎么得这么多?" 她和那些金牌飞抵哈尔滨,沿哈同高速东行 400 多公里,到达风雪的尽头七台河。七台河市中心有间冠军馆,王濛的金牌被安置在 4 层,在冠军馆二层立有铜像,他叫孟庆余,是王濛的老师,是这座城市的传奇。
据王雪莲介绍,孟庆余是哈尔滨人,从小喜欢滑冰,长大后到七台河做矿工。在矿上工作时,孟庆余办事认真又有些 " 一根筋 ",人称 " 牤子 "。因为在冰上比赛中的突出表现,他被调入七台河市体委担任滑冰教练,开始着手组建速滑队。" 牤子精神 " 也被他带到了滑冰训练中。
孟庆余把最初的训练地点选在一个简陋的露天灯光球场附近,由于当时没有室内冰场,他们白天在空地上浇冰训练,晚上就住在旁边的球场看台下面。没有浇冰机器,他只能把一个大铁桶放在爬犁上当做水箱,灌满水后,人拉着一吨多重的爬犁三九天在室外一圈一圈地浇冰场。寒冷冬天的凌晨,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刻。2 点起床的孟庆余冒着零下 40 ℃的严寒浇冰场。冰场浇好后,再叫孩子们起来上冰训练,训练结束,再去上学,日复一日。到了夏天,没有室内冰场,孟庆余就让他们模拟滑冰练动作,或者骑自行车远行练体能,或者从六七米高的桥上往下跳练胆量。
就这样,孟庆余以一己之力,将七台河市打造成了 " 中国短道速滑之乡 "。随着队员们在国家和省市比赛中取得成绩,黑龙江省体育局为七台河速滑队提供了室内滑冰场地,孟庆余开始带队员到哈尔滨训练,培养出杨扬、王濛、孙琳琳、范可新 4 位冬奥冠军。2006 年,在前往哈尔滨训练的路上,孟庆余遇到了一场交通事故,去世时年仅 55 岁。
" 车祸发生时,孟庆余随身携带的东西里,仅有一双还没修好的冰刀、一块计时的秒表和一部手机。" 王雪莲说。
【邀请任程伟主演,这个教练像 " 放羊的 "】
龙影厂的制片张玉楼偶然间知道了孟教练的故事,萌生出了把孟庆余教练的事迹拍摄成电影的念头。这部影片最初有两个名字《金牌教练》和《牤子与小煤球》。龙影厂领导大力支持,随后将拍摄电影的策划方案报送国家广电总局,很快就得到了回复,还确定片名为《破冰》,指定为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献礼影片。随后,龙影厂联系了导演徐耿和编剧许波夫妻,不断完善剧本丰富细节。
电影《破冰》讲述了基层体育教练赵红旗如何把一群被人称作 " 小煤球 " 的穷孩子拢在一起,通过艰苦,甚至残酷的训练,最终打造成一支全国闻名的速滑新军的故事。片中主角会有大量上冰的镜头,找谁来演呢?
" 任程伟年轻的时候是运动员,年纪大了以后,演教练变得更合适了。角色像是给任程伟量身定做的。演员有大量的冰上戏,如果滑冰技术不过关,很可能无法出演,而冰上运动员出身的任程伟刚好符合这两点。" 王雪莲告诉记者。
任程伟在接到《破冰》拍摄邀请时,直言自己是被剧本打动了。" 导演最担心的,正是觉得我太像个教练。" 任程伟深度解读剧本了解了 " 赵红旗 " 原本是个 " 很草台 " 的教练,不专业,自创一套训练方法应该 " 四不像 " 才对。
" 剧本描写‘赵红旗’老喜欢拿根木棍在冰上,为了‘规治’学滑冰的孩子们,像个放羊的。有一天我这么演着,突然听见围观的人说,怎么跟个放羊的似的!我心中大喜,演对了!" 任程伟说。
在拍摄完成后,任程伟曾用 " 高大 " 一词形容孟教练。" 他们穿着最朴素的衣服,每天吃粗茶淡饭,工作在最基层,但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却是世界冠军。这样的人我认为人物形象应该是高大的、光辉的。" 任程伟认为,这是一部面向广大基层教练的献礼片,弘扬的是一种奥运精神。哈尔滨演员王淑萍、戈滨等也参加了演出。
【立足黑土,深挖冰雪文化资源】
在第 9 届长春国际电影节上,《破冰》在参赛的 37 部电影中拔得头筹,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音乐四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正如电影《破冰》的片尾字幕——谨以此片向 2006 年 8 月 2 日突然离世的七台河业余体校老师孟庆余,向养育了 1600 多名少年速滑运动员和两个冬奥冠军的七台河全体父老乡亲,向每一个为我国冰雪运动事业付出过心血的人,致敬!
" 龙江电影制片厂 1979 年 1 月正式建厂,1980 年独立制作的第一部彩色故事影片《她从雾中来》曾脍炙人口,之后更是有一大批优秀电影、电视剧名噪国内外,如宣传黑土文化的《赵尚志》《年轮》《家族的荣誉》《大荒野》《黑土》,曾分别荣获‘飞天’‘金鹰’‘五个一工程’‘国际儿童电影节’等国内外大奖 110 多项。2008 年,龙江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胶片电影《千钧一发》《破冰》在国内和国际电影节上共获得 9 项大奖,为龙江的电影争得了荣誉。" 王雪莲说,未来,龙江电影制片厂将深挖本土文化、冰雪文化,向更多人展示黑龙江特有的文化底蕴。
编辑 于秋莹
值班主编 封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