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早晨 7 点多的四川省营山县,大雾弥漫,寒风凛冽。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叶颖丹骑着自行车,提心吊胆地在路上狂奔,她的目的地是当地的核酸采样点。
今年寒假,作为返乡大学生,叶颖丹报名参加了家乡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当别人在温暖的被窝中享受惬意的寒假时,她每天往返于家和采样点,协助疫情防控人员完成核酸采样和信息登记。
尽管常常被冻得双手通红、累得两腿酸软,但她没有怨言。她说:虽然我做的事情不大,但能够和众多一线防控人员并肩作战,我很骄傲。
叶颖丹的经历是四川返乡大学生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共青团四川省委获悉,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有 2.8 万余名川籍返乡大学生投身四川省 2022 年寒假大学生 " 返家乡 " 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为家乡的春运、环保、疫情防控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组织动员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 " 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 是本次 " 返家乡 " 社会实践活动的宗旨。团四川省委在全省范围组织发动,县级团委充分发挥 " 生源地 " 优势,因需设岗,在全省 183 个县(市、区)广泛募集岗位,通过 " 返家乡 " 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平台实时发布,返乡大学生在平台上就近就便选择岗位,快捷完成双向选择。
就读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川籍学生刘远,在家乡遂宁市安居区横山镇政府参加实践。他说,这次实践,让我进一步感知家乡、助力家乡,也明白了乡村的变化和发展进步离不开每一位基层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在达州市通川区北山镇政府,乐山师范学院学生张榕跟随工作人员下乡入户、走访调研、开展防疫知识宣传。四川传媒学院学生李凤鸣兼职梓潼县汇智公司团总支副书记 ……
他们承担具体工作,在党史学习教育、政策解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许许多多的 " 红马甲 " 走向疫情防控一线,排查风险、引导秩序、推广健康码、驻守督导点等。
返乡社会实践期间,大学生们还参与到了当地的社会治理中。西南交通大学 8 名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组成的调研小队走进了自贡市沿滩区九洪乡,搭建乡村留守人群心理健康辅导 " 彩虹桥 ",探索乡村基层治理新模式。
实践期间,他们不仅深入调研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需求,还组织心理健康辅导、绘画、拓展游戏等,引导孩子们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也呼吁全社会进一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工作对象就是坚强的工作力量。在本次大学生 " 返家乡 " 社会实践活动中,四川各级团组织结合工作实际,公开选聘优秀在校大学生担任兼职团委副书记。大学生通过在校线上协助开展工作和在家线下直接参与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参与基层团组织的各项工作任务,充实了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力量。
大连海事大学学生赵治涵竞聘为攀枝花市东区东华街道团工委兼职副书记,先后多次参加志愿服务、文化活动、主题团日活动、党史主题宣讲等,为所在团组织注入了新鲜力量。
除了线下实践,四川学校共青团还推动 " 互联网 + 社会实践 ",引导青年学子通过网络平台,常态化开展 " 云组队 "" 云调研 "" 云实践 " 等活动,助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
据团四川省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2021 年暑假期间," 返家乡 " 活动在四川省 13 个县区进行了试点推广,地方团组织和返乡学生参与积极,反响热烈。随后的寒假期间,活动在全省 183 个县区得到全面推进。
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四川共青团将把 " 返家乡 " 作为 " 三下乡 "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延伸,推进 " 返家乡 " 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机结合,拓展实践内容,引导大学生融入社会,反哺家乡。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 陈亚 / 编审 崔林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