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2-03-18
深晚报道|响应号召就地做志愿者 一名老记执甲逆行手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根据深圳市委组织部要求,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除承担防疫任务的工作人员外,均居家办公或就地转为社区志愿者,向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到,全面参与社区防疫工作和社区服务。其实,作为媒体人和作家,每当大事来临,更是战斗者的姿态,同样,作为党支部书记和福田区义工联理事,响应号召,就地转为社区抗疫志愿者也是分内之事。

春节以来,我所在的龙华区民治街道发生了多起疫情,在小区的业主群里,邻居们不断传来周边哪里冒出确诊密接次密接封控管控防范信息,做核酸的频次越来越密集,近两万人的大社区居民的安全成为我和小区许多热心义工的热门话题。

为此,我们向社区、街道呼吁在小区设立单独核酸采样点,方便老人孩子的核酸采样。3 月 14 日,是小区设立单独核酸采样点的第一天,做核酸的人特别多,我开过周一主任例会后,就赶到核酸采样点,主动请战。在长长的队伍中,逐一亮码,从头刷到尾。可是人员过了一拨又一拨,于是我和其他志愿者分工,我站在小三岔路口,这里是人员最多的地方,不时有居民经过来咨询 " 现在排到几栋了 "" 采样到几点 "" 明天有没有 "" 昨天做了今天还要做吗 ",一晚上光回答问题都能让你嘴干舌燥。

除了为居民提供咨询、扫码服务,维持现场秩序,看到有行动不便的病人、残障人士、高龄老人、孕妇、高三考生等特殊群体,立即带着他们穿过长龙,优先送到采样点跟前。还利用间隙,及时给各个业主群发送排队情况,减少大家的等待时间。第一天晚上近 4 个小时志愿服务,搞得比上班还累还忙,由于长时间站立、来回奔波、不停地忙碌,回到家时头晕脑胀腰酸腿软,家里人说 " 先别进门,消消毒 ",然后就直冲洗手间,彻底再清洗了一遍,然后接着忙白天没有做完的工作,还是坚持加班到凌晨两点。

第二天在和朋友聊到做志愿者时,有人提醒像我们这类经常熬夜写作的人免疫力较低,做抗疫志愿服务时要特别注意个人防护。后来一回想,虽然前一天晚上,戴了医用口罩、防护面罩,穿了简单的防护服,但是头上、手上、脚上没有做严格防护措施,也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我们在提醒别人排队保持一米距离,但是志愿者其实是与服务对象距离最近的,持续时间也最长。每天志愿服务时也都会遇到几个黄码,心里还是存有一丝恐惧。而当晚开来一辆救护车,更是让人犯嘀咕,有居民传言哪栋有问题了,后来看到是有一个病人要急救送医院才释然。

3 月 16 日,由于疫情的变化,有媒体报道有的人浑水摸鱼,盗用他人绿码,民治街道要求每个采样点对做核酸的居民要核查场所绿码、身份证、检测码,由于增加了查场所绿码、验身份证环节,也增加了工作量,许多居民没有带身份证,又要指导他们 " 以前有没有拍照过身份证 "" 有没有驾驶证 "" 有没有过绑定身份证 " 等等,各种招数都用上,尽量不让居民来回折腾。另外,还发挥记者的优势,现场拍照、录像,为党支部、小区义工队提供宣传素材,一直坚持到最后收尾工作。

与第一次参加抗疫志愿者不同,第二次有了经验,全副武装,头上戴了帽子,手上戴了手套,脚下穿了深筒防护靴子,志愿服务时候也注意适当保持距离。我就地转为社区志愿者志愿服务,与那些天天战斗在一线的抗疫勇士比,不值一提,但是愿意把这些体验和注意事项分享给后来的社区志愿者的朋友,也算是一点小小的收获。

作为一名党媒工作者和文化义工,不仅仅要站在志愿者队伍中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我更是要利用手中的笔去反映火热、动人的抗疫故事,讴歌那些为了广大市民的安全执甲逆行的志愿者,踏实做一个推动战疫胜利的齿轮,我相信曙光就在前头。

深圳晚报记者 汪仕林

相关标签

志愿者 志愿服务 春节 安全隐患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