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国内外罕见的超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超 150 平方米 " 前坊后居 " 式大型连间长房 ……3 月 18 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揭晓 "2021 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四川稻城县皮洛旧石器时代遗址、河南南阳市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四川广汉市三星堆商代遗址、江西樟树市国字山战国墓葬、湖北云梦县郑家湖战国秦汉墓地和甘肃武威市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等 6 个考古项目上榜。
△四川稻城县皮洛旧石器时代遗址探方发掘情况(资料图)
东亚最精美阿舍利手斧,现身四川稻城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平均海拔约 3750 米,面积达 100 万平方米,是国内外罕见的超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
阿舍利手斧、薄刃斧 …… 从 2021 年 4 月开始,经过 6 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北京大学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这里采集、发掘到 1 万多件遗物。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发现了目前东亚地区形态最典型、制作最精美、技术最成熟、组合最完备的阿舍利组合。
△四川稻城县皮洛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薄刃斧(资料图)
阿舍利石器文化距今 170 万年至 20 万年,因最早发现于法国圣阿舍尔而得名。上世纪 40 年代,东亚地区还没有发现类似技术,于是西方有些学者以此认定东方古代文化落后于西方。
专家介绍,皮洛遗址的阿舍利石器不仅数量丰富,而且地层与时代都很清晰,是东亚地区首次发现的确凿无疑的阿舍利技术体系的产品,可以与西方晚期阿舍利遗存媲美,体现了旧石器时代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也彻底打破了 " 东方古文明落后 " 的偏见。
△河南南阳市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山顶台探方(资料图)
5000 年前人们就爱独山玉,还建了 150 平方米的大作坊
独山出美玉,而位于南阳市黄山村的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距离这座著名的产玉名山不过 3 公里。
从 2018 年 5 月至 2021 年 12 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多年连续主动发掘。目前,整个遗址发掘面积共 2400 平方米,分为三个发掘区,不仅发掘了房址、墓葬、灰坑等大量遗迹,还出土了 2.3 万多件遗物。
△河南南阳市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屈家岭文化玉璜(资料图)
遗址中,考古人员不仅发现了独山玉料,还找到了当时人们生产玉器石器的作坊。据了解,当时人们的作坊一般有两种,一种是 " 坊居合一 " 的中型建筑,还有一种是 " 前坊后居 " 式大型建筑,而其中最大的 " 前坊后居 " 式大型连间长房面积更是超过 150 平方米。这些作坊里,都有一个长方形带平顶炉台,除居住生活功能外,还磨制、打制玉器石器,还生产骨镞和骨锥。
专家认为,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具有鲜明玉石器制作特征,包含多个文化类型,是目前南阳盆地中已发现的面积最大,遗迹规格最高,内涵丰富的遗址,反映出新石器时代晚期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特点。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商代遗址五号坑出土金面具(资料图)
金面具、铜立人像、象牙 …… 三星堆再惊天下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被誉为 "20 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 的三星堆遗址 , 在一、二号坑发现 35 年后,又给公众连连惊喜。据了解,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自 2020 年 3 月启动发掘至今,已经初步摸清祭祀区的分布范围和内部格局,并新发现 6 个 " 祭祀坑 "。
截至目前,6 座新发现 " 祭祀坑 " 已经出土编号文物 11000 余件,而近完整器超过 2400 件,其中铜器 870 余件、金器 510 件、玉器 450 余件、石器 120 余件、陶器 13 件,另提取完整象牙 400 余根。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商代遗址四号坑出土扭头跪坐铜人像(资料图)
重要文物包括金面具、鸟形金箔饰、铜顶尊跪坐人像、铜扭头跪坐人像、铜立人像、铜人头像、铜面具、铜尊、铜罍、铜 " 神坛 "、铜龙、等,部分文物从造型、纹饰来看,均为此前所未见。
专家表示,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考古发掘,进一步阐释了 " 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 的基本认识;同时,新发现的前所未见的遗迹和文物,将促进关于三星堆遗址及古蜀文明的祭祀行为和祭祀体系研究,弥补以往在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的缺陷和空白。
△江西樟树市国字山战国墓葬出土漆瑟(资料图)
战国时的乐器有多长?越国王室贵族:我的筝 2.3 米
在江西樟树市国字山有座战国墓葬, 2017 年下半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樟树市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它进行考古发掘。
墓葬虽经早期盗扰,仍出有 2600 余件套器物。出土器物以漆木器为主,此外还有金属器、陶瓷器和玉石器等。钟、鼓、琴、瑟、筝、钟钮、鼓座、编钟架 …… 墓中的乐器简直能开一场音乐会。据了解,几件乐器保存情况非常好,出土的漆瑟图案复杂,色彩华丽;筝总长度达到 2.3 米,是目前发现的先秦时期最长的一件。
△江西樟树市国字山战国墓葬出土玉龙、玉凤
而在出土的两件铜戈(戟)上则发现铭文,经专家考证,铭文说明两件戈(戟)的主人分别是越王勾践的玄孙翳,和翳的一个儿子不寿。
专家说,江西樟树国字山战国墓葬是迄今江西地区考古发掘规模最大的东周时期墓葬。墓葬外有围沟,内部则是双墓道多室结构,椁板覆盖木皮,使用船形棺,再加上墓内出土遗物和上面的铭文 …… 都具有突出的越文化因素,由此可以推测墓主有着很高的身份,很可能是越国王室贵族。
湖北云梦又出秦简啦!来看 " 第一长文觚 "
说起湖北云梦,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睡虎地秦简,这次入选的郑家湖战国秦汉墓地位于湖北省云梦县城关镇,距离睡虎地大约 3000 米。
△湖北云梦县郑家湖战国秦汉墓地的一处板门绘画(资料图)
2021 年,在这里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文字材料,其中一件长文木觚 ( 一种多棱体木牍 ) ,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 " 第一长文觚 "。 全文约 700 字,字体是典型的秦隶,记载谋士筡游说秦王寝兵立义,体例和文风与《战国策》近似。该觚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文字最长的木觚,形制罕见,内涵丰富,涉及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古代史等诸多领域,学术价值重大。
此外,还出土了一批罕见的葬具木板画,年代为战国末—秦代和秦汉之际。题材均为首见,填补了战国秦汉绘画材质与类型的历史空白,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发现,对追溯中国墓葬壁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800 多件(组)陪葬品,吐谷浑王族地下的奢华生活
1400 年前的王族过着怎样生活?吐谷浑末代国王慕容诺曷钵第三子,喜王慕容智表示,到了地下也要享受奢华。
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祁连镇岔山村的喜王慕容智墓,是目前发现唯一保存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在他的墓中,出土了 800 多件(组)文物。
△甘肃武威市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慕容智墓石志盖(资料图)
有漆盘、银匙、磨、叉、笙、排箫等饮食乐舞模型;有陶罐、陶盆、胡床、六曲屏风、大型彩绘木质床榻等生活实用器及随葬明器;铁甲胄、马鞍及各种鎏金银马具、弓、胡禄等成套武器装备 …… 不少随葬品都是国内同时期相关文物首次或罕见的发现。
喜王慕容智墓只是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墓葬群中的代表。从 2019 年到 2021 年,考古专家对在武威南山地区调查、勘探约 400 平方千米,共确认 23 座吐谷浑墓葬,将武威吐谷浑王族墓葬群分为三大陵区。专家说,这些墓葬既有唐代葬制,又体现出吐谷浑、吐蕃和北方草原文化因素,揭示了吐谷浑民族自归唐以后近百年间逐渐融入中华文明体系的过程。
现代快报 + 记者 胡玉梅 储希豪 张文颖
(图片来源:新华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