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春分的到来,兰州新区进入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连日来,新区各部门在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社抓紧春耕备耕。
在兰州新区秦川镇薛家铺、炮台、华家井等村,大片的农田已经完成春灌,村民们戴着口罩正在自家田里翻耕土地、铺膜下种,紧锣密鼓地进行春耕备耕工作,田间一片繁忙景象。
" 村里对防疫要求特别高,春耕人员必须戴口罩,休息也不能扎堆,不能乱跑,浇水啥的都靠微信电话联系,人不见面,回家前也要做好消杀。" 正在地里铺地膜的薛家铺村村民毛国义说," 春耕生产与疫情防控一样重要,哪个都不能耽误。"
为了尽量减少疫情防控工作对农业工作的影响,秦川镇压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实行最严格的管控制度,紧盯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实行包抓管理、分类管控等制度,积极引导农户分散作业开展生产,对照健康台账,做好防护措施,杜绝扎堆聚集、相互流窜,严格执行戴口罩,坚决杜绝无防护作业。
" 我们积极联系了多家农资供应销售商,要求在做好防护工作的情况下,为其开通绿色通道,上门为农户配送农膜、化肥、种子等生产物资,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防控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有序推进春耕备耕各项工作。" 据秦川镇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王成龙介绍,目前各村、各部门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迅速行动起来,做好相关服务,积极协调做好春耕生产水源调蓄、农资供应、技术服务等工作,为春耕春种保驾护航,切实做到抗击疫情不松劲、春耕生产不误时。
针对 2022 年春耕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西岔园区及时协调惠农政策兑现、农业种植、农业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通过开展工作督导,压实工作责任,积极引导农民、农业经营主体优化种植结构,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
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同时,西岔园区及早开展对各类经营主体春耕所需农资的调度,确保生产物资有效供应。目前,已有 3 家合作社开展育苗工作,已育 2 万多盘西芹、娃娃菜、松花种苗,于 3 月上旬栽种。其他合作社正在召集工人,为 4 月份露地栽种做好准备。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已购入所需农资,兰州新区国华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线上订单模式,已与金正大公司签订 90 万元的复合肥、水溶肥等肥料的订单合同,金正大公司代理商将根据合作社需要及时配送肥料。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新区农林水务局干部许辉祥和任刚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忙碌着,组织开展田间灌溉管网建设、土地平整,协调联系农药、化肥等农资和各类农用机械设备到位。连日来,他们深入现代农业公园等地,指导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补 " 断点 "、通 " 堵点 ",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实地情况,积极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全力保障春耕备耕各项工作开展。
在农投集团现代牧草休闲示范园项目,平整一新的 2.3 万亩土地上,3 组大型喷灌设备已经投入紧张的工作中,随着工作人员启动设备,喷灌机所过之处土地一片湿润,空气中充满了泥土的清新。据现场负责人刘鑫介绍,连续几日,他们都在紧锣密鼓开展春灌工作,利用大型喷灌设备,不仅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而且减少了人力投入,不仅工作效率更高,也进一步降低了疫情防控的压力。
" 我们以设施大棚为重点,引导各农业企业和种植户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增加应季、应急叶菜和速生蔬菜生产,保障蔬菜均衡供应。同时,动员各类肉、蛋、奶等生产企业稳定持续生产,提高农畜产品供应能力。" 疫情发生以来,兰州新区一手抓农村疫情防控,一手抓 " 菜篮子 " 的保供。据新区农林水务局工作人员王武镇介绍,预计一季度上市蔬菜将达到 1000 吨,出栏猪 13 万头、羊 1.8 万只、家禽 3.4 万羽,供给鸡蛋 520 吨、鲜奶 4300 吨、各类肉产量 2800 吨。
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农业生产保障物资正常流通,新区农林水务局还积极协调对接,为新区农投、大北农、畜禽养殖等 20 多家企业协调解决了农产品运输、农业生产物资调运、农业生产人员通行等问题。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建平 文 / 图
编辑丨孙悦
责任编辑丨张亚君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