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新冠疫情来袭,在城关区皋兰路街道王家庄社区防控一线,市区两级机关驻守干部闻令而动,按照市委统一部署,第一时间启动 " 平战转换 " 机制,由常态驻守转为应急支援模式,调整驻守排班,吹响应急支援社区 " 集结号 "。30 多名驻守干部火速向社区报到,迅疾编入社区防控队伍,与社区干部、" 社工委 " 成员及退役军人志愿者们肩并肩、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开展人员排摸、核酸检测、封控管理等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防线。
肩扛责任,筑牢 " 红色防线 "
颜家沟 129 号是本轮新冠疫情第一批封控点。驻守干部们不畏辛苦,严格进行外来人员测温、验码和物品递送消毒、登记,组织楼院居民有序开展核酸检测;一趟趟往返于封控单元 1 楼至 9 楼的楼梯,隔门隔窗 " 喊话 ",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做好居家隔离人员心理疏导,送菜、送饭、送药、送外卖、送快递、清理楼道垃圾⋯⋯
" 群众急需的都第一时间送达,有时一大箱蔬菜搬至 8 楼,已汗流夹背,有时楼道垃圾清理得上下跑 2、3 趟,浑身湿透,但大家没有丝毫怨言。" 来自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一位驻守干部表示,确保封控单元住户生活物资保障,让居民们安心居家隔离,让学生们安心居家学习、备考是我们的第一责任。
随着第二个、第三个封控楼院的出现,驻守干部转战值守、奋战一线,用实际行动构筑了社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主动补位,甘做 " 最美志愿者 "
为快速有效遏制疫情,城关区先后组织全员核酸筛查。王家庄社区驻守干部听令而行," 我来维护秩序 "" 封控点下班后我赶来 ",一个个简单的 " 报到 " 刷满社区驻守干部联络群。他们穿上 " 志愿者 " 红马甲、带上红袖标,在确保封控点值守任务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赶来,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布设核酸检测场地,开辟 " 老、弱、病、幼 " 检测绿色通道,主动补位。从核酸采集点到队伍末端各 " 守 " 一段," 请提前打开健康码 "" 请保持一米安全防护距离 "" 请检测完的居民迅速离场、不要随地吐痰 " 检测队伍快速有序前进,各楼院群也信息互送:" 白银路小学检测点速度非常快,老人不用排队,大家快来。"
社区负责人董艺林欣慰地说:" 全员核酸检测人多、等候时间长是居民们最大的顾虑和障碍,在驻守工作组的积极参与下,优化核酸组织模式,大大缩短了居民排队等候时间,大家纷纷称赞。"
守望相助,发挥 " 先锋模范作用 "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任务,驻守工作组临时党支部带领驻守干部不惧风险,在封控管控、核酸检测、卡口值守、服务居民等各项工作中忘我工作、甘于奉献,帮助社区解决具体问题。
驻守工作组组长、临时党支部书记陈学贵疫情一开始就被居家隔离,但他依然统筹协调疫情防控,并时刻与社区负责人保持电话联系,沟通调动各方力量。同时,还动员爱心企业捐赠口罩 1000 只、手套 200 双、防护面罩 200 个、酒精和消毒洗手凝胶 200 瓶等防疫物资,为大家做好防护提供充足物资保障。副组长杜巧玉居住的楼院也被封控,但她及时调整为居家办公模式,主动承担排班工作,及时调整干部值守时间,使封控管理井井有条。
组长、副组长在居家隔离解除第一时间就参与到全员核酸检测服务和封控点值班中来,发挥了良好的带头作用。驻守干部信国安、李向东、李磊克服身体受伤或疾病疼痛,坚守在防控一线。老党员白林志、吴浩、甘晓宁 3 名同志均年近退休,他们与年轻干部一起值勤、一起服务,主动要求站好最后一班岗,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忠德 通讯员 李彩萍 文 / 图
责任编辑丨张亚君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