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3-23
你可曾无聊到思考过无聊是什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好无聊啊 ",小时候这样的念头会在每一节昏昏欲睡的课堂上和在周末被关在家里补作业时出现,长大了一点会发现这样的念头也会出现在气氛沉闷的集体活动中。

现在,又会是什么让你感到无聊呢——一场距离结束遥遥无期的会议?一场没有新鲜灵感迸发的交谈?一个无事可做的停电下午?

不知为何,现代人特别容易感到无聊,也特别害怕感到无聊体会过 " 无聊 " 的我们都清楚,它是痛苦的,而每一句 " 珍惜时间 " 的口号,让这份痛苦又多了一份焦虑。

那么,无聊到底是什么?

无聊是怎么产生的

叔本华(德国哲学家)和克尔凯郭尔(丹麦哲学家)都认为,无聊是现代生活中一种" 特定的祸害 "

不同情景下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无聊,当你面对一件不感兴趣的事情而无精打采时,产生的是情境性的无聊;而当你从刺激的电影中回过神后感受到的怅然若失,被看作是餍足性的无聊

但其实,无聊并不全然受外界影响,无聊情绪发生的根本可以追溯到婴儿时期未能确立足够的安全感

来源丨搜狐

科学家研究发现,当人们感到无聊时,大脑的前岛叶皮层活动就会下降。岛叶可以看作人的" 欲望指挥官 ",它时刻监视着机体对食物及其他事物的渴望,促使我们做出反应去满足这些需求。当我们感到无聊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也会降低,进入一种 " 无欲无求 " 的状态。

来源丨网络

积极的无聊能激发创造力

对于生理而言,适时、适当的无聊其实是一件好事。有研究表明,人在无聊的时候其实是创造力最好的时候

来源丨网络

人类大脑中的预设模式回路系统(DMN)在你感到无聊时处于活跃状态,这一系统是 " 自我认知 " 神经系统的基础,会影响你的记忆、对自我的描述和情绪状态。更重要的是,它会理出时间线和故事线来帮助你理解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而这些工作就不可避免会影响到你的创意。

小时候你爱不释手的俄罗斯方块,便是一位叫帕基特诺夫的苏联人在一个无聊的假期花了 7 天时间乱敲代码而发明的。

来源丨搜狐

现在的我们经常会用各种社交媒体和手机新闻来填充我们的空闲时间,各种手游、密室逃脱等新奇的娱乐也在想方设法地抢占我们的休息时间,让我们不再惧怕 " 无聊 " 之苦。然而,这时我们的大脑仍在一刻不停地工作、接受信息,长此以往,会让身心都处于一个较为疲惫的状态,影响我们的专注力和创造力。

因此,适当地进行放空,做白日梦,学会享受 " 无聊 ",也是一种健康的乐趣。

来源丨搜狐

消极的无聊让人很丧

但也有一种十分消极的 " 无聊 ",它已不仅仅是单纯的 " 无事可做 ",而是一种心理屏障

你听说过" 习得性无助 "这一概念吗?它最早由美国宾州大学心理系教授塞利格曼提出,指的是人或者动物面对反复出现的挫折、打击等不好的事情后,感到难以控制,从而慢慢学会了放弃并感到无望的现象。

来源丨搜狗百科

美国学者卡罗尔德韦克是首个在儿童中开展习得性无助感研究的人。在不断地给中小学生增加字谜与智力拼图游戏难度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些儿童总是会倾向于觉得自己不聪明而无法完成游戏,与之相反地,另外一些儿童对失败却展现出了积极的一面,他们会暗示自己 " 只差一点 " 和 " 我喜欢迎接挑战 " 从而敦促自己勇敢面对困难继续前进。

有不少因素会催生这一心态的产生,而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遭受家暴的女性,或是家教严苛下被养大的孩子,都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里。

来源丨网络

习得性无助者习惯从个人 ( personal ) 、普遍 ( pervasive ) 、永恒 ( permanent ) 三个角度进行错误归因,即认为所有问题的原因都在自己认为问题对自己的影响深远而广泛,认为问题是永远无法改变的。这三个 " 认为 " 被归纳为 "3PS",是习得性无助者看待问题时和其他人所存在的三个基本的不同,认识到这三个因素,能帮助习得性无助者走出这一困境。

关键在于,我们需要意识到人生不是一潭死水,也不是既定的代码,人本身也是在无数的成功和失败后被塑造出来的个体。每一个瞬间的决定都会多多少少影响你的人生轨迹,而驶出暴风雨的唯一机会在于自己手中所握的坚定信念。

编辑丨包学枫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来源丨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相关标签

搜狐 婴儿 丹麦 德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